公考申論熱點社會篇:高考公平
湖南省邵陽市邵東縣靈官殿鎮人羅彩霞,2004年高考后,她沒有被任何高校錄取,而冒名頂替她的同學,官員子女王佳俊卻被貴州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錄取。羅彩霞被迫復讀一年后考取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王佳俊順利畢業。而本應09年畢業的羅彩霞卻面臨因為身份證被盜用而被取消教師資格證書、無法畢業等一系列問題。
包括重慶市高考狀元何川洋在內的31名考生,今年6月被查出少數民族身份為假,迅速引發媒體和公眾的高度關切,但在輿論的重壓之下,重慶有關方面在事件處置過程中所表現的強勢與冷漠招致了更大的不滿,特別是在重慶招辦拒絕公布違規考生31人的完整名單后,該部門某官員的不當言辭引起了更大的爭議。最終,重慶方面宣布取消31名違規考生的錄取資格,又引起網民一片唏噓。
標準表述:
高考早就不是一片凈土,現有的高招制度為所謂的權勢家庭提供了很多其他沒有的便利,高招制度亟待改革。其實,根源還是權力沒有得到有效的約束,同時,我國的監督、問責機制不夠完善,缺少有效的監督制約,徹底消解“權力通吃”現象,是政府機構改革面臨的重大課題,如此才能避免制造更多的社會不公和底層淪陷。
“權勢家庭子女”航模加分一事還未結束,重慶文科狀元民族身份造假再露端倪。不禁讓人感嘆一場高考,暗藏多少腐敗與不公? 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增加考生高考分數,不僅不利于高考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失去了選拔人才的意義,而且政府部門暗箱操作、弄虛作假,是滋生腐敗的溫床。
重慶包括高考狀元在內的31名考生因偽造少數民族身份加分作弊,重挫社會對“最后一塊凈土”大學招生制度的信心。
重慶市政府最終選擇取消31名考生的大學錄取資格。這個決定對這31名寒窗學子來說令人扼腕,但對于政府施政和市場的三“公”原則(公開公正公平)來說,是絕對必要的。在三“公”之中,“公開”居于首位。公眾之于政府的知情權,媒體之于政府的批評權,需要首先得到尊重。31名學生的名單從保護年輕人隱私的角度可以不公布,但對幫助31名學生身份造假的長輩必須進行問責。
當前經濟危機陰影尚未驅散,又逢新中國建國60周年之際,亟需緩釋社會積怨,體現政府“執政為民”的誠意,維護大學招生制度的公正權威是一項最起碼的工作。
相關文章
我國預計將試點公務員社會保險制度 (2011-02-17 11:26:54) |
蘇州市關于社會工作者考試報名延期的通知 (2011-02-13 09:55:15) |
徐州市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報名通知 (2011-01-26 11:32:48) |
泰州市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報名通知 (2011-01-20 15:09:10) |
揚州市關于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 (2011-01-20 14:53:06) |
蘇州市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 (2011-01-20 14:36:19) |
無錫市關于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有關事項的通知 (2011-01-20 14:29:32) |
南京市關于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有關事項的通知 (2011-01-20 14:02:14) |
揚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屬事業單位招聘編外人員筆試成績 (2010-12-29 09:58:32) |
公務員申論考試熱點: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 (2010-08-06 16:0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