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初級會計實務》基礎班講義18
【解析】選項D,不是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而是存貨期末計量的方法。
四、原材料采用實際成本法核算和計劃成本法核算(主要考核客觀題)
(一)采用實際成本核算
采用實際成本法核算:使用的會計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資”、“應付賬款”、“預付賬款”。
【提示】在實際成本法下“原材料”和“在途物資”均按實際成本核算。
(二)采用計劃成本核算
采用計劃成本法核算:
使用的會計科目有“原材料”、“材料采購”和“材料成本差異”。
1.“原材料”科目,在計劃成本法下,原材料借方登記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關鍵點),貸方登記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關鍵點),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企業庫存材料的計劃成本;
2.“材料采購”科目借方登記采購材料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入庫材料的實際成本。
3.“材料成本差異”科目反映企業已入庫(關鍵點,未入庫的不算)各種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借方登記超支差異及發出材料應負擔的節約差異;貸方登記節約差異及發出材料應負擔的超支差異。
期末如為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庫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大于計劃成本的差異(即超支差異); 如為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庫存材料實際成本小于計劃成本的差異(即節約差異)。
科目比較:
交易或事項 | 實際成本法 | 計劃成本法 |
原材料 | 核算實際成本 | 核算計劃成本 |
材料尚未驗收入庫 | 在途物資(實際成本) | 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
材料直接驗收入庫 | 原材料(實際成本) | 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
材料成本差異 | 無 | 原材料與材料采購的差異 |
在計劃成本法下不管材料是否直接驗收入庫,均需要通過“材料采購”科目進行核算。
計劃成本法下處理思路1:
事項 | 材料采購 | 材料成本差異(借方) | 原材料 | 最終目的(實際成本) |
購買材料1000元 | 實際1000元 | 200元(超支) | 計劃800元 | 原材料+材料成本差異=800+200=1000(元) |
領用材料400元 | | 分攤超支差異100元 | 減少400元 |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400+100=500(元) |
結存材料400元 | | 結存超支差異100元 | 結存400元 | 結存材料實際成本=400+100=500(元) |
計劃成本法下處理思路2:
事項 | 材料成本差異率 | 材料成本差異(借方) | 原材料 | 最終目的(實際成本) |
買材料1000元 | | 200元(超支) | 計劃800元 | 原材料+材料成本差異=800+200=1000(元) |
如果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 | 200÷800=+25% | ① 分攤超支差異 400×25%=100元 | 減少400元 | ②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400+100=500(元) =400×(1+25%)=500(元) |
結存材料400元 | | ③ 結存超支差異100元 400×25%=100元 | 結存400元 | ④結存材料實際成本=400+100=500(元) =400×(1+25%)=500(元) |
計劃成本法下的單獨核算:
考試時要求計算四個數據:
(1)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
(2)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
(3)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
(4)結存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
實際成本大于計劃成本=超支差異(正號)
實際成本小于計劃成本=節約差異(負號)
材料成本差異率(含義,每單位計劃成本負擔材料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節約差異用負號,超支差異用正號。
(四個公式記住即可)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
結存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
【提示1】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中(計劃成本)僅僅是驗收入庫部分的材料(不包括在途材料的計劃成本和暫估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
【提示2】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期初計劃成本+本期入庫計劃成本-發出材料計劃成本。
課程推薦
- 初級會計職稱特色班
- 初級會計職稱精品班
- 初級會計職稱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門 580元/兩門 |
購買![]() |
- 初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