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基礎》輔導財政政策5
第三節、我國財政政策實踐
大綱要求:
掌握穩健財政政策的實施背景及政策的主要內容。
掌握2008年第四季度啟動實施新的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背景,主要內容
具體內容:
我國在1993年實施了適度從緊(緊縮性)的財政政策;
從1998年開始實施了積極(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從2005年開始實施了穩健(中性)財政政策。
從2008年第4季度開始實施了新的積極財政政策
(一)、適度從緊財政政策
1993-1997年,為了治理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我國政府實施了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亦即緊縮性財政政策
主要內容:
注意:建立新型稅制,完善稅收政策,主要表現是“統一稅法、公平稅負、簡化稅制、合理分權”的指導思想,稅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建立了以“增值稅”為主體、消費稅和營業稅為補充的流轉稅制度。
(二)、積極財政政策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國內經濟運行中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趨勢,我國政府采取了積極財政政策,也就是擴張性財政政策。
主要內容包括:
(1)增發長期建設國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2)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補充銀行資本金,防范金融風險,并為充分發揮貨幣政策作用創造條件。
(3)調整稅收政策,增強稅收調控功能。
(4)調整收入分配政策,培育和擴大消費需求
(5)調整完善財政管理體制,加大對中西部地區轉移支付力度
(6)完善非稅收政策,規范收費制度,取消不合理、不合法收費項目,減輕社會負擔,優化投資和消費環境。
三、穩健財政政策
我國政府從2005年開始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亦即中性財政政策
主要內容: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
(1)控制赤字:適當減少中央財政赤字,但也不明顯縮小,堅持松緊適度,目的在于向社會傳遞宏觀調控導向,既要防止通貨膨脹,又要防止通貨緊縮。
(2)調整結構:就是在對財政支出總量不做過大調整的基礎上,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國債項目資金投向結構。
(3)推進改革:大力深化和支持體制改革,實現制度創新
(4)增收節支:通過完善稅收政策、強化稅收征管、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實現財政穩定增長;堅決制止鋪張浪費行為,合理控制財政支出;通過支出政策完善和預算管理體制改革深化,建立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制度,提高財政運行效率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財政政策的良性運行提供有利保障。
相關文章
中級經濟法考題分析:增強分析推理能力 (2010-06-04 15:10:24) |
中級會計職稱《中級經濟法》各章考點及復習建議 (2010-05-11 09:53:25) |
中級經濟法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表格筆記(1) (2010-05-07 09:41:17) |
中級經濟法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表格筆記(2) (2010-05-07 09:41:15) |
中級經濟法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表格筆記(3) (2010-05-07 09:41:15) |
中級經濟法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表格筆記(4) (2010-05-07 09:41:14) |
中級經濟法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表格筆記(5) (2010-05-07 09:41:14) |
中級經濟法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表格筆記(6) (2010-05-07 09:41:12) |
中級經濟法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表格筆記(7) (2010-05-07 09:41:12) |
中級經濟法:其他主體法律制度表格筆記(1) (2010-05-07 09:4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