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經濟師考試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輔導22
2013年高級經濟師考試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輔導22
哈羅德.孔茨和海因?韋里克從抽象到具體,把計劃劃分為:目的或使命、目標、戰略、政策、程序、規則、方案,以及預算。
1)目的或使命
它指明一定的組織機構在社會上應起的作用,所處的地位。它決定組織的性質,決定此組織區別于彼組織的標志。各種有組織的活動,如果要使它有意義的話,至少應該有自己的目的或使命。比如,大學的使命是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研究院所的使命是科學研究,醫院的使命是治病救人,法院的使命是解釋和執行法律,企業的目的是生產和分配商品和服務。
2)目標
組織的目的或使命往往太抽象,太原則化,它需要進一步具體為組織一定時期的目標和各部門的目標。組織的使命支配著組織各個時期的目標和各個部門的目標。而且組織各個時期的目標和各部門的目標是圍繞組織存在的使命所制定的,并為完成組織使命而努力的。雖然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是一所大學的使命,但一所大學在完成自己使命時會進一步具體化不同時期的目標和各院系的目標,比如最近 3 年培養多少人才,發表多少論文等。
3)戰略
戰略是為了達到組織總目標而采取的行動和利用資源的總計劃,其目的是通過一系列的主要目標和政策去決定和傳達一個組織期望自己成為什么樣的組織。戰略并不打算確切地概述組織怎樣去完成它的目標,這是無數主要的和次要的支持性計劃的任務。
4)政策
5)程序
程序是制定處理未來活動的一種必需方法的計劃。它詳細列出必須完成某類活動的切實方式,并按時間順序對必要的活動進行排列。它與戰略不同,它是行動的指南,而非思想指南。它與政策不同,它沒有給行動者自由處理的權利。處于理論研究的考慮,我們可以把政策與程序區分開來,但在實踐工作中,程序往往表現為組織的政策。比如,一家制造企業的處理定單程序、財務部門批準給客戶信用的程序、會計部門記載往來業務的程序等,都表現為企業的政策。組織中每個部門都有程序,并且在基層,程序更加具體化、數量更多。
6)規則
規則沒有酌情處理的余地。它詳細、明確地闡明必需行動或無需行動,其本質是一種管理決策。規則通常是最簡單形式的計劃。 規則不同于程序。其一,規則指導行動但不說明時間順序;其二,可以把程序看作是一系列的規則,但是一條規則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程序的組成部分。比如, “禁止吸煙”是一條規則,但和程序沒有任何聯系;而一個規定為顧客服務的程序可能表現為一些規則,如在接到顧客需要服務的信息后 30 分鐘內必須給予答復。
規則也不等于政策。政策的目的是指導行動,并給執行人員留有酌情處理的余地;而規則雖然也起指導作用,但是在運用規則時,執行人員沒有自行處理之權。
必須注意的是,就其性質而言,規則和程序均旨在約束思想;因此只有在不需要組織成員使用自行處理權時,才使用規則和程序
7)方案(或規劃)
方案是一個綜合的計劃,它包括目標、政策、程序、規則、任務分配、要采取的步驟、要使用的資源以及為完成既定行動方針所需要的其他因素。一項方案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通常情況下,一個主要方案(規劃)可能需要很多支持計劃。在主要計劃進行之前,必須要把這些支持計劃制定出來,并付諸實施。所有這些計劃都必須加以協調和安排時間。
8)預算
預算是一份用數字表示預期結果的報表。預算通常是為規劃服務的,其本身可能也是一項規劃。
哈羅德.孔茨和海因?韋里克從抽象到具體,把計劃劃分為:目的或使命、目標、戰略、政策、程序、規則、方案,以及預算。
1)目的或使命
它指明一定的組織機構在社會上應起的作用,所處的地位。它決定組織的性質,決定此組織區別于彼組織的標志。各種有組織的活動,如果要使它有意義的話,至少應該有自己的目的或使命。比如,大學的使命是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研究院所的使命是科學研究,醫院的使命是治病救人,法院的使命是解釋和執行法律,企業的目的是生產和分配商品和服務。
2)目標
組織的目的或使命往往太抽象,太原則化,它需要進一步具體為組織一定時期的目標和各部門的目標。組織的使命支配著組織各個時期的目標和各個部門的目標。而且組織各個時期的目標和各部門的目標是圍繞組織存在的使命所制定的,并為完成組織使命而努力的。雖然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是一所大學的使命,但一所大學在完成自己使命時會進一步具體化不同時期的目標和各院系的目標,比如最近 3 年培養多少人才,發表多少論文等。
3)戰略
戰略是為了達到組織總目標而采取的行動和利用資源的總計劃,其目的是通過一系列的主要目標和政策去決定和傳達一個組織期望自己成為什么樣的組織。戰略并不打算確切地概述組織怎樣去完成它的目標,這是無數主要的和次要的支持性計劃的任務。
4)政策
5)程序
程序是制定處理未來活動的一種必需方法的計劃。它詳細列出必須完成某類活動的切實方式,并按時間順序對必要的活動進行排列。它與戰略不同,它是行動的指南,而非思想指南。它與政策不同,它沒有給行動者自由處理的權利。處于理論研究的考慮,我們可以把政策與程序區分開來,但在實踐工作中,程序往往表現為組織的政策。比如,一家制造企業的處理定單程序、財務部門批準給客戶信用的程序、會計部門記載往來業務的程序等,都表現為企業的政策。組織中每個部門都有程序,并且在基層,程序更加具體化、數量更多。
6)規則
規則沒有酌情處理的余地。它詳細、明確地闡明必需行動或無需行動,其本質是一種管理決策。規則通常是最簡單形式的計劃。 規則不同于程序。其一,規則指導行動但不說明時間順序;其二,可以把程序看作是一系列的規則,但是一條規則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程序的組成部分。比如, “禁止吸煙”是一條規則,但和程序沒有任何聯系;而一個規定為顧客服務的程序可能表現為一些規則,如在接到顧客需要服務的信息后 30 分鐘內必須給予答復。
規則也不等于政策。政策的目的是指導行動,并給執行人員留有酌情處理的余地;而規則雖然也起指導作用,但是在運用規則時,執行人員沒有自行處理之權。
必須注意的是,就其性質而言,規則和程序均旨在約束思想;因此只有在不需要組織成員使用自行處理權時,才使用規則和程序
7)方案(或規劃)
方案是一個綜合的計劃,它包括目標、政策、程序、規則、任務分配、要采取的步驟、要使用的資源以及為完成既定行動方針所需要的其他因素。一項方案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通常情況下,一個主要方案(規劃)可能需要很多支持計劃。在主要計劃進行之前,必須要把這些支持計劃制定出來,并付諸實施。所有這些計劃都必須加以協調和安排時間。
8)預算
預算是一份用數字表示預期結果的報表。預算通常是為規劃服務的,其本身可能也是一項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