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會計師考試《財務管理》強化復習:財務管理體制
會計職稱考試《中級財務管理》第一章 總論
復習重點二 財務管理體制
一、財務管理體制概述
1.含義:明確企業各財務層級的財務權限、責任和利益的制度
2.核心:如何配置財務管理權限(集權VS分權)
3.意義:決定著企業財務管理的運行機制和實施模式
二、企業財務管理體制的一般模式
模式 | 含義 | 特點 | |
優點 | 缺點 | ||
集權型 | 1.企業對各所屬單位的所有財務管理決策都進行集中統一,各所屬單位沒有財務決策權; 2.企業總部財務部門不但參與決策和執行決策,在特定情況下還直接參與各所屬單位的執行過程。 | 1.展現一體化管理的優勢,降低資金成本和風險損失,使決策統一化、制度化; 2.有利于在整個企業內部優化配置資源、實行內部調撥價格、在內部采取避稅措施及防范匯率風險等。——資源利用效率較高 | 1.集權過度會使各所屬單位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喪失活力;2.因決策程序相對復雜而失去適應市場的彈性,喪失市場機會。——決策效率低下 |
分權型 | 企業將財務決策權與管理權完全下放到各所屬單位,各所屬單位只需對一些決策結果報請企業總部備案即可。 | 1.有利于針對本單位存在的問題及時做出有效決策,因地制宜地搞好各項業務; 2.有利于分散經營風險,促進所屬單位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的成長。——決策效率較高 | 各所屬單位缺乏全局觀念和整體意識,可能導致資金管理分散、資金成本增大、費用失控、利潤分配無序。——資源利用效率低下 |
集權與分權相結合型 | 集權下的分權,企業對各所屬單位在所有重大問題的決策與處理上實行高度集權,各所屬單位則對日常經營活動具有較大的自主權 | 吸收了前兩者的優點,避免了前兩者的缺點: 1. 在制度上,企業內應制定統一的內部管理制度,明確財務權限及收益分配方法,各所屬單位應遵照執行,并根據自身的特點加以補充; 2. 在管理上,利用企業的各項優勢,對部分權限集中管理; 3. 在經營上,充分調動各所屬單位的生產經營積極性。 |
三、集權與分權的選擇
(一)集權與分權的適用性分析
優勢 | 局限性 | |
集權 | 聚合資源,貫徹實施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適用條件: 1) 高管人員具備高度的素質能力; 2) 企業內部具有能及時、準確地傳遞信息的網絡系統,并通過信息傳遞過程的嚴格控制以保障信息的質量。 | 1)信息傳遞及過程控制有關的成本問題; 2)各所屬單位或組織機構的積極性、創造性與應變能力可能被削弱。 |
分權 | 縮短信息傳遞時間,減小信息傳遞過程中的控制問題,使信息傳遞與過程控制等的相關成本得以節約,并能大大提高信息的決策價值與利用效率。 | 企業管理目標換位問題。 |
結論:集權型或分權型財務管理體制的選擇,本質上體現著企業的管理政策,是企業基于環境約束與發展戰略考慮順勢而定的權變性策略。 |
(二)集權與分權的選擇——無固定模式,且不會一成不變(權變性策略)
1.考慮企業與各所屬單位之間的業務關系和資本關系的具體特征
1)業務關系特征——有無必要實施集權的基本因素(必要性):各所屬單位之間的業務聯系越密切,就越有必要采用相對集中的財務管理體制,反之,則相反;
2)資本關系特征——能否采取集權的基本條件(可行性):當企業掌握了各所屬單位一定比例有表決權的股份(如50%以上)之后,企業才有可能通過指派較多董事去有效地影響各所屬單位的財務決策,各所屬單位的財務決策才有可能相對"集中"于企業總部。
2.集權與分權的"成本"和"利益"差異
成本 | 利益 | |
集權 | 1)各所屬單位積極性的損失; 2)財務決策效率的下降。 | 1)容易使企業財務目標協調; 2)提高財務資源的利用效率。 |
分權 | 1)可能發生各所屬單位財務決策目標及財務行為與企業整體財務目標的背離; 2)財務資源利用效率的下降。 | 1)提高財務決策效率; 2)調動各所屬單位的積極性。 |
3.集權與分權應考慮的其他因素:環境、規模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較高的管理水平,有助于企業更多地集中財權;否則,財權過于集中只會導致決策效率的低下。
四、企業財務管理體制的設計原則
(一)與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相適應
(二)明確企業對各所屬單位管理中的決策權、執行權與監督權三者分立
(三)明確財務綜合管理和分層管理思想
(四)與企業組織體制相對應
組織形式 | 特征 | 最高決策層的職能 |
U型組織 Unitary structure | 僅存在于產品簡單、規模較小的企業,實行管理層級的集中控制。 | 直接從事各所屬單位的日常管理 |
H型組織 Holding company structure | 企業集團的組織形式,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分公司則是獨立的利潤中心。 | 基本上是一個空殼 |
M型結構 Multi divisional (主流形式) | 目前國際上大企業管理體制的主流形式,由三個相互關聯的層次組成: 第一層次——由董事會和經理班子組成的總部,是企業的最高決策層; 第二層次——由職能和支持、服務部門組成; 第三層次——圍繞企業的主導和核心業務,互相依存又相互獨立的各所屬單位,每個所屬單位又是一個U型結構。 M型結構集權程度較高,突出整體優化,具有較強的戰備研究、實施功能和內部關系協調能力。 具體形式有事業部制、矩陣制、多維結構等,在業務經營管理下放權限的同時,更加強化財務部門的職能作用。 | 戰略規劃和交易協調 |
五、集權與分權相結合型財務管理體制的一般內容
(一)核心內容:企業總部應做到制度統一、資金集中、信息集成和人員委派
(二)具體內容:
集權 | 分權 |
1)制度制定權 2)籌資、融資權 3)投資權 4)用資、擔保權 5)固定資產購置權 6)財務機構設置權 7)收益分配權 | 1)經營自主權 2)人員管理權 3)業務定價權 4)費用開支審批權 |
時間:2013-06-12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