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稅務籌劃的有關問題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知識經濟的大潮帶給我們全新的現代企業納稅理念,使國際間納稅籌劃技巧日益高明。而稅收籌劃對于國內的大多數企業和個人而言,是一個新鮮的名詞。有人認為它是企業策劃、咨詢業的分支,也有人認為是國家稅收的一部分,甚至更有一部分人認為它就是偷稅漏稅。本文對稅收籌劃的有關問題及操作技巧作一淺析。
一、企業稅收籌劃的涵義及特征
企業稅收籌劃就是企業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事項的事先籌劃,最終使企業獲取最大的稅收利益。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在稅法及相關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企業對經營中各環節,如組織結構、內部核算、投資、交易、籌資、產權重組等事項進行籌劃,在眾多的納稅方案中,選擇稅收負擔最低的方式。稅收籌劃及其后果與稅法的內在要求一致,它既不影響和削弱稅收的法律地位,也不影響和削弱稅收的各種職能和功能;它是在不違反稅收政策、法規的前提下進行的,是在對政府制定的稅法進行精細比較后的優化選擇。真正意義上的稅收籌劃是一個企業不斷走向成熟和理性的標志,是一個企業納稅意識不斷增強的表現。
稅務籌劃主要有四大特征:
1.合法性。合法性是指稅收籌劃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納稅人具有依法納稅的責任和義務,稅務機關的征稅行為也必須受到稅法的規范。這種征納關系是稅收的基本準則。納稅人為規避和減輕稅負而置法律于不顧的偷稅漏稅行為必須受到法律制裁。但當納稅人有多種合法納稅方案可進行選擇時,納稅人可選擇低稅負方案。這正是稅收政策調節引導經濟,調節納稅人經營行為的重要作用之一。
2.前瞻性。前瞻性是企業稅收籌劃的重要特征。即在納稅前,甚至在經營行為前就進行的規劃、設計和安排。企業在交易行為發生之后,才有繳納增值稅和營業稅的義務;在收益實現或分配之后,才計繳所得稅。企業的納稅行為相對于經營行為而言,具有滯后性,這在客觀上為企業提供了納稅前做出事先籌劃的機會。
3.目的性。即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是為獲取最大的稅收利益。一是選擇低稅負,即選擇稅收成本較低的方案;二是滯延納稅時間。納稅期的合法推后,可以減輕稅收負擔,降低資本成本。
4.綜合性。指企業稅收籌劃應著眼于自身資本總收益的長期穩定,而不是著眼于個別稅種稅負的輕重。這是因為,一種稅少繳了,另一種稅可能多繳,對企業而言整體稅負不一定減輕。同時納稅支出最小化的方案不一定等于資本效益最大化。綜合性還指企業稅收籌劃時,除考慮稅收這一主要因素外,還要考慮企業經營管理決策中的其他因素,以達到總體收益最大的目的。
另外,稅收籌劃的專業化趨勢十分明顯。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各國經濟互動效應、各國復雜的稅制,稅制改革又在不斷進行,連美國的財務顧問每年都必須拿出一定時間去學習,那么對于企業而言,靠企業自身進行稅收籌劃顯得力不從心,作為第三產業的稅務代理便應運而生。
二、企業稅務籌劃的必要性
1.從企業角度看,稅收籌劃的必要性。首先,企業稅收籌劃有利于提高企業競爭能力。隨著我國加入WTO,關稅逐步下調,國內企業要和許多跨國企業競爭,而跨國企業經過多年的磨煉,尤其是稅收籌劃方面已經領先,這就要求國內企業要盡快掌握稅收籌劃方面的技能,以達到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自身競爭能力的目的。其次,企業發展需要加深對稅收籌劃的認識,并提升它的重要性。回顧企業的發展過程,從小企業,到規模日益擴大,銷售收入日漸增加,勢必會遇到稅收問題,而且稅收問題會隨著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復雜。小企業是從與一個地區的一個稅務機構打交道,逐步發展成為與不同地區的稅務機構就稅收的方方面面進行溝通,最后發展為跨國企業時,要與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稅務機構接觸。這就需要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把稅收放到一個不能忽視的地位。同時企業自身發展也需要不斷加深對稅收籌劃的認識。現在,跨國公司不僅考慮當地的稅收環境,而且更多地研究該行業的稅收變化,國家或地區的稅收政策變化趨勢,以期達到一種動態管理的目的;同時,還在研究適合于該地區或國家的稅法精神下的企業經營戰略,如:如何構建自己的組織體系(分支機構),產品各環節的定價等等。
2.從國家、政府角度看,稅收籌劃更有發展的必要。首先,稅收籌劃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稅收的經濟杠桿作用。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的的宏觀調控直接作用于市場,政策目標的實現依賴于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對國家政策做出正確積極的回應,政府更希望能盡量縮小這種政策時滯。所以,稅收籌劃就意味著納稅人對國家制定的稅收法律、法規的全面理解和運用,并且做到對國家稅收政策意圖的準確把握。納稅人通過稅收籌劃對備選的納稅方案進行擇優,盡管在主觀上是為了減輕自身的稅收負擔,但在客觀上卻是在國家稅收經濟杠桿作用下,逐步走向優化產業結構和合理配置資源的道路,體現了國家的產業政策,從而更好、更快地發揮國家的稅收宏觀調控職能。其次,鼓勵進行稅收籌劃有利于提高納稅人納稅意識。由于稅收籌劃促使納稅人在謀求合法稅收利益的驅動下,主動自覺地學習,鉆研稅收法律、法規和履行納稅義務,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納稅人的稅收法律意識、主動培養納稅意識。也就是說,進行稅收籌劃或稅收籌劃搞得好的企業,其納稅意識往往也比較強。從某一角度講,鼓勵企業進行稅收籌劃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普法,減少國家的普法成本。再次,稅收籌劃有利于稅法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國家的稅收法律、法規雖然經過不斷完善,但是在不同時期,仍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出現一些不足之處。納稅人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為國家進一步完善稅收法律、法規提供了依據,并起到了對稅收法律、法規的驗證作用。使國家立法機關能及時了解稅收法律的有關條款,引導納稅人的投資消費、經營等按照政府的意圖去運作,推動依法治稅的進程。最后,如果從長遠角度看,企業稅收籌劃有利于納稅人涵養稅源,促進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所以企業應加深對稅收籌劃的認識,將企業稅收籌劃提升到重要地位。
三、影響稅收籌劃的因素
影響稅務籌劃的因素可分為宏觀和微觀因素。宏觀因素包括國際、國內政治形勢,國家的經濟政策、地區政策、產業政策,一國的法律制度、會計制度和稅收制度以及一國的利率、匯率等等,而影響國際稅收籌劃的因素還包括其他國家的經濟政策、產業政策、法律制度、稅收制度等等;微觀因素主要包括企業的發展戰略,企業與產業鏈中上下游客戶的關系,企業的財務制度等。
1.稅收制度。稅收制度的輕微變化會影響到稅收籌劃甚至國家的產業政策。2001年5月,國家稅務局關于增收五角錢的消費稅幾乎導致中國整個白酒行業的崩潰,就是一個絕好的證明。當前,由于經濟形勢不斷發生變化,稅收制度不斷進行調整和變化,都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稅收籌劃。由于世界貿易組織推行自由、公開、平等的貿易,極大地促進了跨國公司的投資和各要素的流動,而各國為了吸引資本和技術的流入,都在利用稅收對經濟的杠桿作用,所以各國都在調整稅收政策;同時由于是多國博弈,所以稅收制度一直處于不斷調整之中。另外,國內自然資源分布不均衡,人力資本、技術密集程度在各地區的分布也不均勻,國家也減少納稅人的應納稅額,但對納稅人而言,相當于獲得一筆無息貸款,有利于納稅人的資金周轉,還能使納稅人享受通貨膨脹的益處。因為延期后繳納的稅款由于通貨膨脹,相對降低了該筆稅額的購買力。同時由于貨幣的時間價值,納稅人對因節稅省下的資金進行投資,可產生更大的收益,是相對節減稅收。
當前,我國的稅務籌劃尚處于起步階段。我們要加強稅收籌劃的政策導向和咨詢服務,避免其行為產生偏差,并充分發揮稅務籌劃對稅法的驗證作用,了解稅收法規中不盡合理和完善之處,以推動依法治稅的進程,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
時間:2017-11-27 責任編輯:zgksp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