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重組損失要報批后才能稅前扣除
例:安徽省宿州市國稅局在對某保險公司2008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情況進行了檢查。檢查發現該保險公司在2008年度與12家欠繳保費的企業進行了債務重組。在確保這12家欠繳保費的企業2008年度仍在該保險公司投保的前提下,保險公司對12家企業欠繳以前年度的保費,有的是通過簽訂合同,免去部分欠繳保費,將剩余的保費收上來;有的是通過簽訂合同,免去部分欠繳保費后,將剩余的欠繳保費在合同中列出具體還款計劃。對于以上在合同中約定免去的欠繳保費共4123006元,該保險公司均作為債務重組損失直接在繳納2008年度企業所得稅前進行了扣除,未報經稅務機關批準。
該保險公司的理由是,《企業債務重組業務所得稅處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006號)并沒有說明債務重組損失需報稅務機關批準。
對于報批的問題,稅務人員向該保險公司的財務人員進行解釋,國家稅務總局就下發了《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13號),該《辦法》在第七條和第二十條明確說明了債務重組損失屬于壞賬損失的范疇;壞賬損失必須報稅務機關審批才能在申報企業所得稅時扣除。所以關于債務重組損失的報批程序不再按《企業債務重組業務所得稅處理辦法》執行了。
那么,自執行了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后,債務重組損失的稅前扣除問題又是如何規定的呢?
首先,根據《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第一條第(二)項、第四條第(二)項的規定,債務重組,是指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書面協議或者法院裁定書,就其債務人的債務作出讓步的事項;債務人應當按照支付的債務清償額低于債務計稅基礎的差額,確認債務重組所得;債權人應當按照收到的債務清償額低于債權計稅基礎的差額,確認債務重組損失。
其次,根據《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第四條、《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暫行辦法》第四條的規定,債務重組損失應屬于壞賬損失的范圍。同時,根據國稅發88號文件第五條的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資產損失,除企業在正常經營管理活動中因銷售、轉讓、變賣固定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存貨發生的資產損失;企業各項存貨發生的正常損耗;企業固定資產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正常報廢清理的損失;企業生產性生物資產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發生的資產損失;企業按照有關規定通過證券交易場所、銀行間市場買賣債券、股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產品等發生的損失;其他經國家稅務總局確認不需經稅務機關審批的其他資產損失以外的資產損失,必須經稅務機關審批后才能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前進行扣除。
所以,債務重組損失應屬于壞賬損失的范圍,企業實際發生了債務重組損失必須依據國稅文件第八條的規定,在年度終了后45日內報稅務機關批準后才可在稅前扣除。
時間:2017-12-29 責任編輯:zgksp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