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國際關系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高輝清25日表示,剛剛閉幕的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務實而理性,雙方的對話及達成的共識有助于消除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有助于中美貿易的平衡。
增強經濟復蘇信心
中國證券報:如何評價本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陳鳳英:這次中美對話的過程及成果都好于預期。特別是我國政府積極主動、訴求明確、應對自如。比如,在會議第一天,中方實時公開會談成果,表明觀點和立場。更可喜的是,中方在談判中應對自如。比如,對美方提出的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問題不回避,而且主動提出中美新能源研發合作三大領域――新能源汽車、建筑節能技術和清潔煤。就貨幣政策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明確表示,在制定中國貨幣政策時,國內因素的影響大于國際因素。
高輝清:這次對話可以說是在美國奧巴馬政府上臺后,中美關系回歸理性合作。在此次對話中,雙方彼此交換了各自當前及以后的經濟政策,提出各自的訴求,這有利于雙方深入了解彼此,有助于雙方合作關系更加務實和理性。
中國證券報:這次對話取得的成果會對全球經濟產生什么影響?
陳鳳英:當前世界經濟又到了一個敏感時期。全球經濟剛剛恢復起來的信心受到歐債危機的打擊。很多人擔心,世界經濟會不會出現二次探底。但在這次對話中,中美對經濟刺激政策的退出都表現得極為謹慎,一致認為經濟刺激計劃退出戰略時機選擇一定要慎重,實施步驟要扎實穩健。此外,中方明確表示,作為IMF成員國并且持有IMF債券,會對歐債危機承擔相應責任,支持歐元區危機解決,這有助于進一步消除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
推動雙邊貿易發展
中國證券報:此次對話對中美貿易平衡問題的解決會產生什么影響?
陳鳳英:此前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表示,將放寬高技術出口管制,主要出于今年3月份美國政府出臺的出口計劃,其中一個重要步驟就是放寬對中國高技術出口限制,擴大對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如果我們能從美國直接進口,會縮短與發達國家的研發差距。另外,中美雙方具有技術互補性,如果美國能增加對華出口,雙方貿易差額壓力會得到緩解。
就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美國此次并沒有做出答復,但雙方同意放在中美聯委會上繼續討論。而且,按照中國加入WTO的協議,中國會在2016年拿到這一待遇。
高輝清:未來中國產業分工升級將從根本上解決中美貿易失衡的問題。但在現階段,美國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實行嚴格管制,限制中國從美國進口,是造成中美貿易逆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從自身需求出發,美國會在輸華高新技術方面做出讓步,這有助于緩解中美貿易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