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這是貫徹落實2008年9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提升長三角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大舉措。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經濟最具活力、發展水平最高、競爭力最強的發展區域,這一次將承擔起率先轉型升級的重大歷史使命。
長期以來,長三角地區各主要城市基本遵循了工業為主導、出口為導向的外向型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在帶給長三角近20年高速增長的同時,也造成了各城市間同質競爭日趨激烈、經濟轉型動力缺乏、協同效應難以發揮、集聚輻射力無法進一步增強的問題。破解這些問題的關鍵,必須以這次《規劃》出臺為契機,著眼于整個長三角區域整體競爭力的提升,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快推進:
第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目前,長三角地區已經基本進入工業化后期,部分城市已經邁進后工業化時期,必須加快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抓住國際新一輪技術革命蓬勃興起機遇,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以低碳、綠色為特征的新興戰略性產業,積極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產業能級。上海要大力發展以金融、航運、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生產性服務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率先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當好長三角地區經濟轉型的領頭羊。對于同質性的制造業,重點不在于擴大規模而在于提升能級,推動產業向設計研發、營銷服務和品牌管理延伸,提高高端要素支撐發展的能力。 報關員考試報名
第二,加快產業布局調整。要著眼于整個長三角區域,積極破解產業同質化問題,以產業布局調整優化要素資源配置,拓展長三角發展空間。要著眼于長三角地區產能升級,逐步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長江中上游流域轉移,逐步形成梯次型的合理產業布局。上海作為長三角龍頭,要推動產業走高端,逐步將一般制造產能向長三角其他城市轉移,為服務經濟、總部經濟發展騰出足夠空間。需要指出的是,在推進長三角地區產業布局調整的過程中,建立產業層面的長三角城市間對話交流機制、妥善解決利益沖突問題至關重要。
第三,加快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一體化。積極推進重大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推進高速公路聯網收費和“一卡通行”,加快構建以上海、南京、杭州為中心的“1-2小時交通圈”。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建設,加快形成以上海港為中心、蘇浙為兩翼的長三角國際航運中心格局。推進長三角社會保障體系對接,人口管理系統對接,全面增強長三角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推進重大科研資源共享,加快科技成果在長三角地區的推廣,全面提升長三角自主創新能力。推進長三角要素市場一體化,促進各種生產要素在長三角地區流動,優化要素資源配置,真正形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格局,實現“同城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