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轉變的關系和主體
從1996年開始以及整個“九五”期間乃至2010年,我國外經貿工作的中心是要按照中央的戰略部署,實現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粗放型經濟增長轉變為集約型經濟增長。
在世紀之交適時提出“兩個轉變”,是保證我國順利邁向21世紀富有遠見的戰略措施。
具體來講,所謂外經貿體制轉變就是要加強政府對外經貿的宏觀管理,弱化微觀管理;理順各方面經濟關系,建立適應國際經濟通行規則的外經貿經營,健全外經貿中介組織體系;按照現代企業 制度 “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轉換外經貿企業經營機制;改革 進出口 管理體制、投資體制;加強外匯管理、 海關 監管等,以與國際市場妥善接軌。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則要求外經貿企業要改變以往主要依靠數量和速度轉為主要依靠質量和效益,改變外貿產業結構和 進出口 商品結構,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檔次、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走實業化、集團化、國際化規模經營和內涵、集約型增長之路。
總之,兩個轉變是互相促進的,但對于兩個轉變的主體,目前還有不同看法。譬如認為,轉變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應主要是政府行為。但在兩個轉變中,政府行為和企業行為應是互相融合的。政府改革體制,保障增長方式的轉變,但這種改革和保障要在企業身上體現出來,不能將二者人為的割裂開來。如果一定要區分主次的話,第一個轉變主要是政府行為,即通過政府體制和職能的轉變,把企業推向市場,使企業加快成為市場主體。在第二個轉變中,政府是間接主體,企業是直接主體。政府創造優良的外經貿發展環境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起重要的推動作用,如 規范 外貿秩序,防止低價競銷;提倡規模經營,使企業加強競爭實力;制定 政策 措施,促使外貿結構升級;出口市場結構要多元,以防日益增長的區域集團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出口市場單調的不利影響;外貿產業結構要調整,增強規模經濟的實力和高技術產業出口比重,以適應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出口商品結構要優化,使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成為外貿出口增長的主力軍。但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最終還是體現在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上。所以,在第二個轉變中,政府行為是間接的,企業才是直接主體,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后經濟效益增長的終極體現。對每一個外貿企業職工來說,減少浪費,加強節約,多出口高質量、低成本的商品,就是為高效益的集約型經濟增長作出了貢獻。
出口粗放型增長階段性
長期以來,我國外貿發展走的是外延型粗放經營之路,出口商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近幾年來,這種情況有所改觀,出口商品已以加工制成品為主,但這些制成品中高檔次、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出口商品還不多。因此,我們必須歷史地看待外貿增長從粗放到集約的轉變。以前的粗放型外貿增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粗放的高速增長為國家創造和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外匯儲備,對整個國民經濟快速、持續地發展起了強大的推動作用,為提前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為我們今天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了物質基礎。
現在我們經常談的增長方式,實際上是外貿增長的動力問題,即采用何種方式推動外貿增長。采用粗放型增長方式雖然推動了外貿出口絕對額增大,但這種增長效益不高,必然會帶來一些嚴重的不良后果:一、國家不可能長久地大量投入資源和資金,外貿出口難以保持后勁;二、這種表面上外貿出口的巨大發展,實際上卻掩蓋了出口商品結構、產業結構、勞動生產率、資金利 稅率 、科技貢獻率、管理效益諸方面發展的減緩甚至滑坡;三、在投入產出比率低、經濟效益低情況下的高速度增長是一種浪費,將破壞可持續性發展;四、這樣一種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把成本低比率轉化為產值,不能有效地創造經濟剩余。而集約型出口增長主要不是依靠資源、資金的過高投入,而是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科技貢獻率和管理效益,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出口商品結構來實現的。這種增長,才有利于提高經濟質量、提高我國外貿的整體競爭能力,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正確認識“兩個轉變”
當前,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對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質量和效益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仍然采取粗放型增長,對外貿出口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將非常不利。但盡管如此,粗放型增長在一定范圍和一定地區內仍將存在,這是由我國外貿某些行業的特殊性和我國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所 決定 的。至于企業是采取集約式經營還是粗放式經營,還要由經營效益來 決定 ,由企業自己來選擇。總之,應該看到,無論粗放型還是集約型,都是外貿增長的方式,二者有區別,但也有聯系,甚至同時存在。從“九五”開始以后的外貿增長,主要應依靠生產要素的合理構成和效率提高,但也不能完全放棄生產要素的數量擴張。從外貿發展的歷史來看,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完全采取粗放型,也不可能完全采取集約型。只不過有時是以粗放型為主,有時又以集約型為主。目前應從粗放型為主轉變為集約型為主;從外延型為主轉為內涵型為主。對于這種轉變,我們要有緊迫感,加快轉變的步伐,但由于從粗放型為主轉為集約型為主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所以又應從我國外貿發展的實際出發,逐步推進這種轉變。
規模與效益
從“八五”期間來看,我國外貿出口額的增長速度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二者之比大約為1.75:1。 由于現在外貿基數已比較大,“九五”期間外貿出口增長率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之比在1.5:1或更高些應視為正常。到2000年,我國出口貿易額占世界貿易總量的比重,將由目前的2.3%提高到4%左右。也就是說,我國外貿出口絕對額不會減少,出口規模會繼續增大。從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走內涵型發展道路的要求來看,我們要的是有效益的規模,即擴大的規模與成本的投入是否成正比,也就是要正確處理好規模與效益的關系。
出口規模與經濟效益是對立的統一。規模以效益為基礎,沒有效益的規模不能持久。有了效益,競爭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就強。同時,效益好,資金足,可以優先得到出口貨源,就有利于擴大出口規模。而效益又同一定的出口規模相聯系,首先,擴大出口規模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特別是出口商品成本構成中的不變成本部分(如折舊費、管理費用等),這部分成本不受出口數量的影響,銷售金額越大,攤到每個單位的成本就越低。其次,擴大出口規模有利于進行綜合運籌,大規模的出口各種商品,經營品種多,回旋余地大,為占領國際市場,只要算總帳不虧損,這樣的規模就應保持和擴大。總之,必須保持適度規模,沒有一定的規模和適當的增速,外貿出口與國民經濟的發展不成比例,不利于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鞏固、占領、開拓國際市場,同時也會影響到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假如只有規模,效益不高,出口商品結構低度化,質量上不去,競爭力不強,勢必出口后勁不足,從長遠來看,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更加不利。
確定適度的出口增長規模要考慮到以下幾方面因素:第一,要能帶動結構優化和技術進步,而不是在原有結構和技術基礎上的簡單數量擴張;第二,能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獲取較好的經濟效益;第三,能實現出口的長期、穩定增長,避免以犧牲長遠發展為代價的短期行為。在當前外貿出口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要增強我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外貿企業的發展應主要靠質量和價值(效益)。出口量的增長應與出口額同步擴大,二者相對成正比。質量上去了,就能賣好價,效益也就凸顯了。如果一味依靠數量擴張,盡管規模在增長,但質量卻下降、價格下跌,這種質不高的量、缺少效益的規模越大,對我損失反而越嚴重。因此,各級外貿主管部門和外貿出口企業的領導務必對高質量的出口和有效益的規模予以清醒的認知,并將此作為整個“九五”乃至2010年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重要大事抓緊抓好。僅僅要數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外貿增長只屬于過去,只要廣大外貿工作者共同努力,既有規模、又有質量和效益的集約型出口增長就一定能實現。
經濟增長的著眼點
現在,各級各類外貿企業都面臨著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問題,企業應根據自身條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可以與外貿企業的改革、改組、改造結合起來,提高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企業改革是在微觀層次上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 制度 ,實現經濟要素最佳組合,優化資產存量配置,通過提高有機構成的使用效益來實現總量增長,而不是生產要素的外延擴張。企業改組是在宏觀層次上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即優化生產要素在外貿企業間的配置,形成規模經營,優化產業結構。企業改造是在企業改革、改組的基礎上,大幅度地提高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加大技術改造的投入、科技成果的開發應用和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這是廣大外貿企業實現集約型增長的關鍵。
第二,變粗放式管理為粗細化管理,使外貿產品質優價廉。外貿企業的產品應以品種、質量、成本取勝,而出口退 稅率 一降再降,與以前相比,現在出口成本增大。為此,無論大型還是中小型外貿企業都必須改變粗放式管理,轉向內部精細化管理,通過推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加強核算和定量分析,降低不必要的成本,保證產品質量的優越和穩定,形成質優價廉的優勢,長期、穩定地占有國際市場,創造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
第三,產品名牌化,形成自己的知識產權。外貿企業要提高自己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附加值,把新的經濟增長點放在創造新的技術、新的價值,從而創出自己的獨立名牌和知識產權上。特別是外貿骨干企業,一定要有自己的名牌產品,創出名牌后要及時商標注冊。一旦用高質量創出了名牌,并用名商標來促進質量穩步提高,擁有了自己的知識產權,企業有了一筆無形財富,經濟效益就能持續、穩定地向前發展。
第四,外貿企業要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實行規模經營。擴大經營規模和范圍的方法:可以兼并、收購;可以聯合、參股;可以強強聯合,可以強弱聯合;可以貿貿結合,也可以貿、工、農、技、銀結合,將多種優勢結合為整體優勢。大型外貿企業不僅僅是只有開拓國際市場的銷售能力,而且要有研制和生產能力,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大企業集團。中小型外貿企業要把集約化經營建立在穩固的機制和有特色的競爭力基礎之上。這樣,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才有可靠的機制和組織上的保證。
第五,以資本經營代替商品經營。外貿企業是通過有效益的出口獲利和創匯,因此,企業的資金投入應當有最好的產出。外貿企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或自己籌集的資金,使資本在經濟活動中增值,這就意味著企業不能盲目出口商口,要對資本的投入進行科學的分析,用風險意識審視資金投入。外貿企業要改變以往單純的商品經營,明確資本經營責任,建立資本經營機制,從挖掘資金、費用和市場潛力入手,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使資金投入建立在效益增長的基礎之上。
科目 | 班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外貿會計實務》 | 標準班(原特色班、套餐C):(基礎學習班+習題精講班+沖刺串講班+模擬考試題庫+報名費+考試費+證書) | 580 |
購買![]() |
《國際貿易理論基礎》 | 標準班(原特色班、套餐C):(基礎學習班+習題精講班+沖刺串講班+模擬考試題庫+報名費+考試費+證書) | 580 |
購買![]() |
《國際貿易業務員實務》 | 標準班(原特色班、套餐C):(基礎學習班+習題精講班+沖刺串講班+模擬考試題庫+報名費+考試費+證書) | 580 |
購買![]() |
《國際貿易跟單員實務》 | 標準班(原特色班、套餐C):(基礎學習班+習題精講班+沖刺串講班+模擬考試題庫+報名費+考試費+證書) | 580 |
購買![]() |
2門全套 | 標準班(原特色班、套餐C):(基礎學習班+習題精講班+沖刺串講班+模擬考試題庫+報名費+考試費+證書) | 1160 |
購買![]() |
科目 | 班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外貿會計實務》 | 通關班(原精品班):(基礎學習班+習題精講班+沖刺串講班+模擬考試題庫+報名費+考試費+證書+保過) | 930 |
購買![]() |
《國際貿易理論基礎》 | 通關班(原精品班):(基礎學習班+習題精講班+沖刺串講班+模擬考試題庫+報名費+考試費+證書+保過) | 930 |
購買![]() |
《國際貿易業務員實務》 | 通關班(原精品班):(基礎學習班+習題精講班+沖刺串講班+模擬考試題庫+報名費+考試費+證書+保過) | 930 |
購買![]() |
《國際貿易跟單員實務》 | 通關班(原精品班):(基礎學習班+習題精講班+沖刺串講班+模擬考試題庫+報名費+考試費+證書+保過) | 930 |
購買![]() |
2門全套 | 通關班(原精品班):(基礎學習班+習題精講班+沖刺串講班+模擬考試題庫+報名費+考試費+證書+保過) | 1860 |
購買![]() |
科目 | 班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外貿會計實務》 | 協議班(保過班,原實驗班):(基礎學習班+習題精講班+沖刺串講班+模擬考試題庫+報名費+考試費+證書+保過) | 930 |
購買![]() |
《國際貿易理論基礎》 | 協議班(保過班,原實驗班):(基礎學習班+習題精講班+沖刺串講班+模擬考試題庫+報名費+考試費+證書+保過) | 930 |
購買![]() |
《國際貿易業務員實務》 | 協議班(保過班,原實驗班):(基礎學習班+習題精講班+沖刺串講班+模擬考試題庫+報名費+考試費+證書+保過) | 930 |
購買![]() |
《國際貿易跟單員實務》 | 協議班(保過班,原實驗班):(基礎學習班+習題精講班+沖刺串講班+模擬考試題庫+報名費+考試費+證書+保過) | 930 |
購買![]() |
2門全套 | 協議班(保過班,原實驗班):(基礎學習班+習題精講班+沖刺串講班+模擬考試題庫+報名費+考試費+證書+保過) | 1860 |
購買![]() |
外貿會計實務考試試卷(5月)(答案) (2009-09-14 09:49:42) |
外貿會計實務考試試卷(5月)(四) (2009-09-14 09:48:45) |
外貿會計實務考試試卷(5月)(三) (2009-09-14 09:46:43) |
外貿會計實務考試試卷(5月)(二) (2009-09-14 09:45:10) |
外貿會計實務考試試卷(5月)(一) (2009-09-14 09:4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