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檢疫對境外加工貿易管理宗旨是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嚴把進出口商品的質量關,保障海外投資項目的正常運作,從而達到壯大綜合國力的目的。檢驗檢疫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境外加工貿易生產專用設備出口。境外設廠所需的設備多為大型機電儀設備。設備能否正常運行,是企業生產經營、盈利的前提,因此出口設備除了要符合雙方國家要求之外,是否達到合同所列技術標準要求是關鍵,同時它們大多又屬于實施質量許可證范圍的產品,必須全面達到產品標準要求。因此,此類商品要將檢驗工作向前延伸,幫助企業建立有效的質量體系。由于出口設備具有時間緊、質量要求高,出具檢驗檢疫證書等特點,故從檢驗檢疫的角度看,該套設備除了必須符合我國的出口要求外,還要密切注意合同、信用證的品質條款及對方國家的檢驗標準。
二、大宗原材料出口的檢驗檢疫。部分企業屬帶料出境加工、購料出境加工性質,是由于境外加工貿易所在國某些原材料較為缺乏,國內又生產過剩,這時由國內廠家提供貨源質 量較高,價格穩定,且不易受國際大環境的供求關系的影響。對于這類產品的出口,筆者認為應該做好企業的前期管理工作,加強企業注冊和分類管理、注重預檢,提高自檢率,并將檢驗、監管工作貫徹到生產過程中,正式出口時則落實批次管理,優先檢驗、抽查檢驗,同時注意有關檢疫措施,這樣就能起到為企業節省時間、方便快捷的效果。
三、境外加工貿易設備的零部件,包括選購設備、零配件及產品的零配件的檢驗檢疫。作為售后服務的環節,在前期成套設備產品已經進入市場后,零部件的配套就很重要。從企業產品的一致性看,零配件的生產廠家是基本穩定的。檢驗檢疫管理要注重企業產品質量的連貫性。
四、境外加工貿易返銷國內的產品。我們認為,境外加工貿易企業的產品在實施安全質量許可證制度和其他注冊、認證等工作可以及早根據其產品返銷國內的比例和結構,按照國內有關進口規定考核,體現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從而區別于其他國家的一般進口商品,方便進口,增強競爭力,促進境外企業的發展。
檢驗檢疫和境外加工貿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境外加工貿易,是指以國內企業為依托,在境外設立的中外合資、中外合作或中方獨 資的進行生產、開發研究及貿易的一種經營貿易方式,它是一種資本、技術、設備和人才 的輸出。我國近年來境外加工貿易有較快的發展,除了國有企業外,私營企業也有向海外 發展的趨勢,這是對外經濟合作的新階段。通過境外加工貿易,可以帶動技術設備、原材 料和半成品的出口。而境外加工貿易在近年的快速發展,是基于幾大原因:
一、從全球角度看,經濟一體化勢不可擋,要順應經濟的全球化、信息化、知識化的 趨勢,具體表現就是大型跨國公司的海外擴張速度加快,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建立海外生 產基地,選擇在出口對象國本土投資設廠,產品本土化,合理分配資源,以降低成本。
二、從國內的角度看,沿海開放地區和經濟特區經過二十年的改革開放,已經完成了 資本的原始積累,國內市場也已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生產領域內的競爭日趨激烈,利潤下降。在發展較成熟的家電、服裝、陶瓷等行業,市場飽和度較高,現有的資本、 技術設備有擴大生產規模,尋找更大的市場,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的要求。
三、從打破貿易保護角度來看,由于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反而成為了許多國家貿易保護主義針對的對象,反傾銷調查、高關稅、技術性壁壘等措施層出不窮,因此通過發展境外加工貿易,可以將出口和對外投資結合起來,打破有關國家的貿易保護,利用我國的境外投資企業加大我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產品的出口。
四、從產業調整角度看,由于大多數國家鼓勵外商投資、對外資實行國民待遇,海外設 廠對我有明顯好處:解決我國大宗出口產品售后服務和零部件出口的問題,解決支付風險,減少了中間環節,相應提高了利潤,調整產業結構,把成熟的、發展余地不大的產業向海外轉移,避免了在國內的過度競爭,同時,在符合原產地規則條件下,向歐、美出口,并可使產品獲得普惠制待遇。
目前發達國家對投資境外加工貿易大都有一套較完善管理體系,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管理 則正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檢驗檢疫、外經貿部門、海關對其管理都處于摸索狀態,有的部門已頒布了一些規定,但大多只能參照一般出口管理執行,故仍待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