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看點
一、2007年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成效顯著,經濟效益和運行質量大幅提升
截至2007年底,我國國有企業11.2萬戶,比上年凈減少4153戶,減幅3.8%。其中:中央部門企業6167戶,占5.5%;中央管理企業1.5萬戶,占13.8%;地方企業9萬戶,占80.7%。2007年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合并)34.7萬億元,增長25.2%;負債總額(合并)20.2萬億元,增長28%;所有者權益14.5萬億元,增長47.5%,剔除因實施新會計準則增加的少數股東權益,同比增長19.3%;國有資產總量11.2萬億元,增長16.7%。國有企業收入大幅增長,利潤稅收雙創新高。2007年,國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7萬億元,增長43%,大大高于2006年27.3%和“十五”期間年均27.6%的增速,實現利潤呈跳躍式、超高速增長;實際上交稅金總額為1.7萬億元,較上年增加3443億元,增長24.6%,占全國財政收入的34%。
二、企業財務信息系統建設取得新進展,財務會計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
2007年,各單位積極完善企業年度決算各項管理措施,加強企業財務決算信息的審核、匯總和分析工作,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系統建設進一步推進,保證了企業年度決算各項任務的圓滿完成。特別是在新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培訓方面,對會計決算的全程監控,效果顯著。2007年“新兩則”實施以來,全國1.8萬戶企業執行了新企業會計準則,許多單位采取得力措施,保證了“新兩則”的順利實施,促進了企業財務會計水平的提高。許多單位重視企業財務制度培訓工作,并將培訓工作作為財會制度集中學習和企業改革發展政策宣傳的平臺。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等單位將半年報、季報及月報編報質量以及決算、審計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納入年度決算考核體系,同時加強了對會計師事務所及事務所在各省公司以及集團公司的審計工作情況的考核工作,提高了決算審計質量。鐵道部根據鐵路企業自身管理特點,制定了鐵路運輸企業現金流量表編制暫行辦法,指導所屬企業編制好現金流量表,為企業管理提供較為準確的資金流量信息。遼寧省財政廳等單位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進行抽檢,把企業財務會計決算工作與現行財經制度執行情況結合起來,做好會計決算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為加強所屬企業管理,部分中央部門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人民日報社等單位在各單戶企業審計的基礎上,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部門匯總財務報表進行了審計,提高了決算質量。
三、經濟運行分析工作力度繼續加大,財務會計信息分析和應用水平顯著提高,為政府決策和企業管理提供了可靠保證
2007年以來,不少地方財政部門充分利用企業年度決算數據,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國有企業改革等項工作服務。許多單位著力建立財務和業務信息共享機制,擴大財務信息服務功能,推進資金管理系統建設,提高了資金管理效率。絕大多數單位不斷擴大財務信息的應用功能,將之延伸到績效評價、財務分析、財務預算等各項管理工作。國家電網公司等單位結合電網企業的經營特點,利用杜邦財務分析框架和經濟增加值(EVA)分析方法,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了系統研究,為公司決策提供了信息支持。
四處不足
一是個別單位會計基礎薄弱。未全面理解新財務通則和新會計準則的內容,影響了企業決算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是工作隨意性大,審計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個別單位隨意變更會計政策,反復調整上報口徑;部分省市監管不力,企業審計面較窄;部分會計師事務所未按照《會計法》、財務會計制度以及財政部有關文件規定進行嚴格審計和出具審計報告,影響了財務會計決算數據的準確性和嚴肅性。
三是少數單位上報財務會計決算不及時,數據錯誤較多。有的單位對決算工作重視不夠,一再拖延上報時間,影響了全國決算匯總工作進度。有的單位上報數據存在勾稽關系不正確,存在實物量指標和金額指標混填等問題。
四是部分單位對財務會計決算分析及總結工作不夠重視。有的單位上報的分析內容簡單,流于形式。部分單位未做系統性的工作總結,不利于今后工作水平的提高。
(中國會計視野 趙朝虎 2008-9-10)
(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