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25日發布的最新《中國經濟季報》(以下簡稱《季報》)預測,2009年中國的GDP增長率將只有7.5%,其中超過4個百分點是由政府主導的直接支出拉動的。
這是截至目前有影響的經濟機構作出的最低增長率預測。
出口或首次拖GDP后腿
該《季報》稱,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有:出口下滑、投資萎縮、內需疲軟。
在出口方面,中國出口總量的一半以上是出口至新興市場國家,隨著美國和歐洲經濟動蕩的加深,新興市場國家也將受到影響而需求減弱,中國的出口增長可能大幅下滑。世行預測,隨著進口增幅大幅度超過出口,2009年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有可能達到負1個百分點,這將是多年來第一次。世界銀行還預測全球實際進口貿易增長2009年將會出現自1982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根據以往全球經濟低迷期的經驗,世行預計,雖然中國的出口增長將大幅下滑,但是其他經濟體下滑的幅度更大,因此2009年中國的國際市場份額將繼續擴大。
投資主要靠政府支出
在投資方面,世界銀行表示,自2007年秋季以來中國收緊貨幣和其他政策以遏制通貨膨脹,但這也“冷卻”了經濟,特別是房地產行業。房地產投資增長目前接近于零。
房地產業的低迷加劇了若干上游產業增長的下滑。10月份鋼鐵和水泥行業增長大幅下降,使得如貨運量、發電量等實體經濟指標的減緩幅度遠遠高于總體經濟的放緩。
世行高級經濟學家、《季報》的主筆高路易表示,前不久中國政府宣布的刺激經濟增長方案確保了2009年政府主導性投資,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將十分強勁,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其他領域的疲軟。總體上看,政府主導的直接支出將會拉動GDP增長超過4個百分點,比2007年高出約1.5個百分點。
《季報》指出,2009年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有可能大幅低于GDP增長,主要原因是兩項增值稅改革。初步估計,2009年政府財政赤字增加將達到GDP的2%~2.5%.
刺激消費更明智
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杜大偉表示,在外部需求減弱而中國出口仍保持較強競爭力的形勢下,刺激國內需求要比通過匯率貶值或給出口企業減稅等措施來刺激出口更為必要。
杜大偉表示,7.5%的經濟增長率對明年的中國經濟來說是一個合理的增長水平,中國不應當試圖完全抵消外部沖擊和房地產市場低迷對經濟增長帶來的影響。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表示,該中心對明年中國GDP增長率的預測與世界銀行比較類似。“目前的情況很差,特別是在工業生產方面。明年要實現8%的GDP增長率非常困難。”宋國青說。
(每日經濟新聞 2008-11-26)
(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