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打出“提前量”
湖北省審計廳有關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春節前,我們就已經同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等單位聯系,成立調查組,對擴需項目的落實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全面掌握擴需項目的進展和中央專項資金的規模、結構,我們把中央新增投資對應的項目列入了年度審計計劃,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具體的工作措施。”
為提振內需,湖北省今年將推進“十大重點工程”,主體項目投資總額達6022億元,幾乎占該省2008年GDP的53%左右。圍繞這些重大項目,湖北省審計廳年前就要求工程開始規劃論證時,就要采取不同形式,對投資資金的流入進行監控,提出對資金的審計要有“提前量”,以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
其所言的“問題”包括:資金是否及時撥付,地方和項目單位的配套資金是否及時足額到位,資金管理、使用是否公開透明,是否存在滯留、擠占、截留、挪用、虛報冒領資金等情況。而這些問題也都是國家審計署在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方面的重點。
除了對各項目的資金運行把關外,地方審計部門還重點關注項目是否同中央投資方向相契合,即確保資金安排符合“三農”、社會保障、教育文化、醫療衛生、自主創新、節能減排和生態發展的總體要求,以嚴防資金用于“兩高”(高污染、高能耗)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項目,堅決杜絕用于黨政機關樓堂館所建設。
“項目是否存在未經批準擅自提高或降低建設標準、改變建設內容、擴大或縮小建設規模的情況,也都在檢查之列,”青島市審計局有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局里要求不僅要注意檢查項目的文件、合同、會計資料等,對于已開工項目,還要求實地勘查工程現場,以搜集和掌握第一手資料。”
根據審計署提出的“審計的本質就是國家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系統”理念,此次地方對重點項目的審計將不僅局限于資金的使用范疇,包括項目的工程質量、環境影響等都將納入地方審計重點。
審計長今日介紹審計重點
春節結束后,安徽省審計廳對全省17個市的重點項目又進行了第二輪檢查;云南省審計廳也確定了6大類28個重點項目的審計目標;而湖北省則已開始了對項目的跟蹤審計。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到了對項目的進駐階段。”上述湖北省審計廳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地方審計部門實施跟蹤審計,正是對國家審計署去年末在年度工作會議所提要求的落實。不過,跟蹤審計是一項頗費人力、物力、財力的審計新模式,在項目眾多而人員有限的情況下,做到有的放矢甚為關鍵。
上述湖北省審計廳人士說:“現在已經由省廳和市一級分別組織力量,主要利用有限的人力搞好‘結合’――一方面結合常規,審計、了解項目內容,包括和財政部門在審計財政情況的時候,就了解擴需項目的貫徹落實,掌握項目資金鏈和進展情況;另一方面就是結合摸底調查,對重點項目進行跟蹤,從‘關起門審計’和‘抱著賬本審計’轉為‘走出去審計’、‘流動性審計’。”
今日上午,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將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對于此次擴內需項目的審計中,地方的前期審計經驗,以及未來國家的審計重點動向,他可能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第一財經日報 汪時鋒 2009-2-19)
(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