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法定業務萎縮,會計師事務所出路何在?
長期以來,審計、驗資、評估等法定業務是會計師事務所的生命線,一旦這條“生命線”失去保障,事務所該如何逆境求生?浙江省引導事務所大力發展咨詢業務等非法定業務,成效顯著,這為我們摸索出了一條可供借鑒的經驗。
現狀:一損俱損下的危與機眾所周知,會計師事務所為企業提供服務,與企業形成了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利益關聯。金融危機使得“損”的效應凸顯出來。身處外向型經濟大省,浙江企業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較早,受到的損害程度也較深。
自去年中期以來,浙江省一些龍頭企業出現資金緊張、銀行貸款逾期不還的狀況,導致擔保企業連帶承擔還款責任,出現一損俱損的“多米諾骨牌”現象。
與此相對應,浙江省注冊會計師行業、資產評估行業受經濟調整的影響已成定局。可以預見,物價部門下調收費標準、工商部門調整企業年檢提交審計報告的范圍、因被審計客戶虧損而收費困難等因素將導致業務收入減少。
減少的業務大多是法定業務,而這剛好是注會、評估行業的生命線―― ―我國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主要依賴審計、驗資、評估等法定業務。
浙江省認為,雖然法定業務縮減,但企業真正需要的服務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需求旺盛。企業更需要財務、稅務、管理等多方面的專業服務,如財務會計以及資金籌措管理、各項政府優惠政策的利用以及高效的稅務籌劃等,這為注會、評估行業提供了廣闊的業務發展空間。
變革:咨詢業務的“搶班奪權”浙江省財政廳副廳長羅石林認為,會計、審計、評估服務市場是一個豐富的、多層次、多需求的市場,只要法律不禁止或限制的領域或業務都可以大膽地去嘗試、去做。浙江省注協也鼓勵“會 計師事務所開展合作做大規模的形式可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禁止性、限制性規定的前提下適當創新”。
在這種理念指導下,浙江省鼓勵注會、評估行業大力拓展新的業務領域,積極開展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績效評價、企業管理咨詢、財務外包、破產案件管理、農村財務公開等業務。
咨詢業務被當作業務發展新方向確定下來。根據浙江省的規劃,幾年內,浙江注會、評估行業的服務領域與業務結構將由以法定業務為主導、帶動咨詢業務發展,逐步轉變到以咨詢業務等非法定業務為主導、帶動法定業務發展的態勢。
“企業內在需要的咨詢服務,是比拼智慧、水平的業務,做得好會贏得企業的信任和尊重,當然這種信任和尊重也會轉化成高額的咨詢收入。”羅石林說。
效應:初見成效的四大新領域在拓展新領域,擴大非法定業務方面,一些浙江會計師事務所趟出了新道路,其中的四大新領域值得關注。
首先,出任企業重組、并購、改制的財務顧問,為企業參與資本市場運作或二次創業、產業升級提供高端服務。作為浙江注會行業的龍頭,浙江天健東方擔任了一家汽配企業的財務顧問,幫助該企業與美國某集團公司談判收購事項,事務所充分發揮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優勢、專業實力以及溝通協調能力,硬是將凈資產3000萬元人民幣的汽配廠賣了3600萬美元的高價。
其次,幫助企業診斷內部管理缺陷和設計內控制度,為民營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提供管理咨詢服務。建立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健全內控制度和完善內部管理,已經成為金融危機下不少民營企業的內在需求。
這一領域的潛在業務也不容小視。
再其次,幫助企業正確理解與執行稅法,充分享受優惠政策,降低納稅成本與涉稅風險,也成為注會行業可大力拓展的新領域。現金流吃緊是不少企業面臨的難題,高超的稅務籌劃可以幫助他們節約寶貴的資金。
最后,開創工程項目全程跟蹤審計服務,幫助建設單位有效控制和節約建設資金也是浙江注會、評估行業力推的新業務之一。
(中國會計報 王凱 2009-4-3 )
(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