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經濟法:壟斷協議
(一)壟斷協議的概念、特征
壟斷協議,也稱限制競爭協議、聯合限制競爭行為,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經營者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同行為。壟斷協議具有以下特征:
1、壟斷協議的主體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經營者。
2、壟斷協議的表現形式多樣化。壟斷協議為廣義概念,泛指當事人之間通過意思聯絡并取得一致后而形成的協議、決定和其他協同行為。根據2010年12月發布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禁止壟斷協議行為的規定》,認定其他協同行為,應當考慮下列因素:(1)經營者的市場行為是否具有一致性;(2)經營者之間是否進行過意思聯絡或者信息交流;(3)經營者能否對一致行為作出合理的解釋。此外,認定其他協同行為,還應當考慮相關市場的結構情況、競爭狀況、市場變化情況、行業情況等。
3、壟斷協議排除、限制競爭。經營者達成固定價格、劃分市場、限制數量等內容的壟斷協議,旨在避免競爭風險,實施市場壟斷,牟取不正當利益,是對競爭最直接的破壞。
(二)壟斷協議的分類
1、根據參與壟斷協議的經營者之間是否具有競爭關系,一般將壟斷協議分為橫向壟斷協議和縱向壟斷協議。
2、從我國執法體制的角度,壟斷協議還可分為價格壟斷協議和非價格壟斷協議。國家發改委于2010年l 2月發布的《反價格壟斷規定》對階格壟斷協議進行了界定,即指在價格方面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同行為。除價格壟斷協議以外的其他壟斷協議為非價格壟斷協議。價格壟斷協議由國家發改委依法查處,非價格壟斷協議則由國家工商局依法查處。
(三)禁止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橫向壟斷協議)
1、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
根據《反價格壟斷規定》,上述限制條件主要包括:(1)固定或者變更價格變動幅度;(2)固定或者變更對價格有影響的手續費、折扣或者其他費用;(3)使用約定的價格作為與第三方交易的基礎;(4)約定采用據以計算價格的標準公式;(5)約定未經參加協議的其他經營者同意不得變更價格等。
2、限制商品的生產數量或者銷售數量;
限制數量的壟斷協議包括限制商品生產數量和限制商品銷售數量兩種形式。根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禁止壟斷協議行為的規定》,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不得就限制商品的生產數量或者銷售數量達成下列壟斷協議:(1)以限制產量、固定產量、停止生產等方式限制商品的生產數量或者限制商品特定品種、型號的生產數量;(2)以拒絕供貨、限制商品投放量等方式限制商品的銷售數量或者限制商品特定品種、型號的銷售數量。
3、分割銷售市場或者原材料采購市場;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禁止壟斷協議行為的規定》禁止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就分割銷售市場或者原材料采購市場達成下列壟斷協議:(1)劃分商品銷售地域、銷售對象或者銷售商品的種類、數量;(2)劃分原料、半成品、零部件、相關設備等原材料的采購區域、種類、數量;(3)劃分原料、半成品、零部件、相關設備等原材料的供應商。
4、限制購買新技術、新設備或者限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
5、聯合抵制交易。
(四)禁止經營者與交易相對人達成壟斷協議(縱向壟斷協議)
1、維持轉售價格協議(固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價格)。實踐中,多為供應商對銷售商的最終銷售價格進行固定或者做出不得低于某一價格水平的限制。
2、地域或客戶限制。所謂地域或客戶限制,即供應商對不同銷售商的銷售區域和對象進行劃分,嚴禁銷售商越界銷售。
3、排他性交易。排他性交易也稱獨家交易,通常包括一個或者一系列協議,其中約定供應商同意在特定的地區內向銷售商獨家銷售商品,或者銷售商同意只從供應商購買用于轉售的一類商品,或者雙方當事人相互承擔上述兩個方面的約束。
【例題】下列協議中,哪些屬于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之間達成的壟斷協議?
A、限制商品的生產數量或者銷售數量
B、限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
C、固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價格
D、供應商對不同銷售商的銷售區域和對象進行劃分,嚴禁銷售商越界銷售
答案:AB
解析:《反壟斷法》規定,禁止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達成下列壟斷協議:(一)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二)限制商品的生產數量或者銷售數量;(三)分割銷售市場或者原材料采購市場;(四)限制購買新技術、新設備或者限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五)聯合抵制交易;(六)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定的其他壟斷協議。本法所稱壟斷協議,是指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同行為。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AB兩項。
(四)對壟斷協議的豁免制度
1、經營者能夠證明所達成的協議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獲得豁免:
①為改進技術、研究開發新產品的;②為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增進效率,統一產品規格、標準或者實行專業化分工的;③為提高中小經營者經營效率,增強中小經營者競爭力的;④為實現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救災救助等社會公共利益的;⑤因經濟不景氣,為緩解銷售量嚴重下降或者生產明顯過剩的;⑥為保障對外貿易和對外經濟合作中的正當利益的。
提示:除上述條件⑥外:經營者同時還應當證明所達成的協議不會嚴重限制相關市場的競爭,并且能夠使消費者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
2、禁止行業協會組織本行業的經營者訂立或實施反壟斷法所禁止的壟斷協議。根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禁止壟斷協議行為的規定》,法律禁止的行業協會組織本行業經營者從事壟斷協議的行為具體包括:(1)制定、發布含有排除、限制競爭內容的行業協會章程、規則、決定、通知、標準等;(2)召集、組織或者推動本行業的經營者達成含有排除、限制競爭內容的協議、決議、紀要、備忘錄等。
【例題】根據反壟斷法律的規定,對于特定種類的可豁免壟斷協議,經營者應當證明所達成協議不會嚴重限制相關市場的競爭,并且能夠使消費者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下列各項中,屬于上述特定種類的可豁免壟斷協議的有( ) 。(2009年新制度)
A.為改進技術、研究開發新產品的壟斷協議
B.為實現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救災救助等社會公共利益的壟斷協議
C.為提高中小經營者經營效率,增強中小經營者競爭力的壟斷協議
D.為保障對外貿易和對外經濟合作中的正當利益的壟斷協議
答案:ABC
解析:經營者能夠證明所達成的協議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禁止的壟斷協議的規定:(1)為改進技術、研究開發新產品的;(2)為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增進效率,統一產品規格、標準或者實行專業化分工的;(3)為提高中小經營者經營效率,增強中小經營者競爭力的;(4)為實現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救災救助等社會公共利益的;(5)因經濟不景氣,為緩解銷售量嚴重下降或者生產明顯過剩的;(6)為保障對外貿易和對外經濟合作中的正當利益的;(7)法律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屬于前款第一項至第五項情形,不適用本法第十三條、第十四條規定的,經營者還應當證明所達成的協議不會嚴重限制相關市場的競爭,并且能夠使消費者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
(五)法律責任
1、行政責任
(1)經營者違反反壟斷法規定,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1%以上10%以下的罰款;尚未實施所達成的壟斷協議的,可以處50萬元以下的罰款。
(2)行業協會違反反壟斷法規定,組織本行業的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處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可以依法撤銷登記。
2、寬恕制度
寬恕制度是指,參與壟斷協議的經營者主動向反壟斷執法機構報告達成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對其寬大處理,酌情減輕或者免除其處罰。在寬恕制度的具體適用中,主要有兩個具體問題:
(1)“重要證據’’的界定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禁止壟斷協議行為的規定》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查處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規定》中所謂“重要證據”應當是能夠對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啟動調查或者對認定壟斷協議行為起到關鍵性作用的證據,包括參與壟斷協議的經營者、涉及的產品范圍、達成協議的內容和方式、協議的具體實施情況等。
提示:國家發改委于201 0年1 2月發布的《反價格壟斷行政執法程序規定》中關于寬恕制度的規定則將“重要證據”界定為對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認定價格壟斷協議具有關鍵作用的證據,并未把對啟動調查具有關鍵性作用的證據列入。 (2)區分情況減免處罰的具體規則
根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禁止壟斷協議行為的規定》,對第一個主動報告所達成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提供重要證據并全面主動配合調查的經營者,免除處罰;對主動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報告所達成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的其他經營者,酌情減輕處罰;對壟斷協議的組織者,不適用寬恕的規定。
提示:《反價格壟斷行政執法程序規定》中關于價格壟斷協議執法中寬恕制度的適用則有更為具體的規定:第一個主動報告達成價格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的,可以免除處罰;第二個主動報告達成價格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的,可以按照不低于50%的幅度減輕處罰;其他主動報告達成價格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的,可以按照不高于50%的幅度減輕處罰。
課程推薦
- 注冊會計師普通班
- 注冊會計師特色班
- 注冊會計師精品班
- 注冊會計師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3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6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實驗班 |
班次特色 |
900元/一門 | 購買![]() |
- 注冊會計師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