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馬上到了,正是各大企業招新的黃金時間,也是大學畢業生求職的黃金時間。由于專業特點的關系,會計相關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走向大致有兩個:一個是進入會計師事務所,一個就是進企業。面對日益緊迫的就業壓力和各色企業打出的招聘條件,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們究竟應該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對每個人來說無疑都是很重要的。作為多年從事財會教學工作的教師,我認為,在簽下自己的第一份合同之前,在自己的頭腦中應該有一份方向基本明確的個人職業規劃,來指導自己的選擇。是選擇進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工作,還是選擇進企業做財會及相關工作,這對于尚未踏入社會的畢業生們來說也許是個比較難以決策的問題。
進入事務所:明確目標;考慮自身承受能力
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尤其是進入“四大”,可以說是很多會計專業學生的夢想。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在會計師事務所干呢?應該選擇哪種事務所呢?
首先要看選擇者進入會計師事務所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人可以說是懷著不同的目的選擇會計師事務所的。有的人進入事務所是為未來跳槽做準備的。現在很多企業愿意接受具有會計師事務所從業經驗的人加盟,因為這種人不僅能夠游刃有余地勝任會計工作,還能夠以其豐富的審計經驗應對外部的審計。很多CPA在執業的過程中就已經選定了未來的東家。如果是抱著這種態度進入會計師事務所的,最好選擇一些名氣比較大的事務所。站得越高,選擇的著陸點越好,選擇面越寬。而對于純粹是因為喜歡注冊會計師這個職業的人來說,在選擇即將進入的事務所方面就要更謹慎,而且要考慮到自己的價值取向。“四大”等一些大的事務所接手的業務一般規模比較大,具體的審計規程成熟、細致,做法上較一些小規模的事務所要規范得多,但由于其人員較多,分工較細,新手在一段時間內所接觸的工作內容可能會比較窄,對業務整體的了解比較少。從高手林立的環境中出人頭地也相對比較難。而在一些小而且沒有太大名氣的事務所中,由于人手較少,需要新的加入者盡快上手,則即使是新人也要接觸業務的方方面面。學東西會更實際,機會相對會更多一些,個人發展空間還是比較大的。其次,入行者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由于工作的時效性要求,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實際上是強度很大的一種工作,很多業內人士稱自己的身體處于“加速折舊”中。因此,在看到“四大”的高報酬、好前景之外,一定要考慮到自己未來是否能夠承受這種精神和體力的雙重壓力。這種壓力事實上也已經造成了注冊會計師從業人員的頻繁流動。另外,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方式還要求其成員有良好的溝通合作能力。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中,每個業務都需要一個臨時或固定的審計小組共同完成,不管你負責的是哪個部分,都會對審計的結果產生影響,和諧的集體有利于降低審計風險。這就要求入行者考慮自己的性格特征。愿望和現實不一致的時侯,要尊重現實。
進入企業:明確個人價值取向;考慮未來發展空間
選擇的另一個方向就是進入企業從事財會工作。實際上,近幾年來每年進入會計師事務所的學生只能占到會計相關專業畢業生(包括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總人數的10%左右。在對于企業的選擇方面,現在大家的選擇在大企業與小企業,發達的中心城市與相對較偏遠的地區之間的偏好非常明顯:如果可能大家更愿意選擇大城市的大企業。這種選擇的出發點非常好理解,發達的大城市生活、工作的環境要好一些,大的企業比較穩定還可能有好的待遇。趨利避害這是人之常情,但人的眼光還是要放長遠,在考慮眼前利益的同時還要從自己的價值取向、未來發展空間方面考慮。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大多數同學選擇了去廣東賺錢,只有極少數的同學選擇了回到內地家鄉創業。十幾年后,回內地的同學大多成為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聚會時神采飛揚,志得意滿,而當年的淘金者大多還是普通的淘金者。時代在前進,世界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變化著。走出京城,走出大城市,很多的創業機會在等著你。
向左走有路,向右走也有路。大道朝天,只要選準方向認真走,哪條都能夠走出一片燦爛的天地。
相關文章
會計人才就業遭遇冰火兩重天
普通財務人員工作越來越難找,而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對高級財務管理人員求賢若渴
梁燕軍
中國財經報 2006-12-01
日前有媒體報道,會計行業正在走下坡路,會計人才市場已經飽和。而筆者查閱了往年的會計人才相關數據,早在2000年,已經有統計,會計人才市場已經供大于求。加之這幾年注冊會計師認證深受從業人員青睞,財會類人員數量激增,這也直接導致了普通財務人員工作越來越難找。而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對高級財務管理人員求賢若渴。從業現狀:一頭冷一頭熱未來5年高級財務管理人員短缺
在廣東,第三季度最難找工作的10種工種包括財會人員。但筆者同時從幾家公司HR那里了解到,目前公司所缺乏的也正是會計,但對職位的定位是高級財務管理人員。而目前,整個會計人才市場嚴重供大于求,而企業卻從中難以發現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才,這就造成了會計行業“一頭冷一頭熱”的從業現狀。
據了解,截至2005年年底,全國頒發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累計突破一千萬,達到10558610人。而在這眾多的從業者當中,取得高級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的人數為80567人,約占總數的8%,具有大學本科、專科學歷的人數約為518萬人,約占總數的49%,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數為33829人,約占總數的3%。
前程無憂人事管理顧問總監、《人力資本》主編楊勤女士對目前國內的會計行業人才需求狀況做出分析,“從全國來看,目前會計從業人員中,普通的財務人員供大于求,已經呈現出疲軟的態勢,而高級的會計從業人員卻十分短缺。在中國未來的5年里,高級財務管理人才會非常短缺,從現在的數據看,缺口達到60%。而從地域上來看,目前大陸的高級財務管理人才大部分來自香港和海外,很少有內地自己培養的高級會計人才。”
日前有媒體報道,某人力資源咨詢公司與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聯合作的一項調查也證實了這一點,調查顯示,高級財會人員一直是企業的緊缺人才,財務總監被受訪企業列為最急需的六大財會人才之一。薪資待遇:三級別差異化北京地區差異更明顯
從薪資待遇上來看,目前從職位高低劃分,差異化十分顯著。根據前程無憂的數據顯示,從全國范圍來看,財務經理平均年薪為77300元,財務主管年薪為41293元,財務普通人員年薪為27005元。北京地區則分別為114000元、68900元、44240元。從各級財務人員年薪增幅上來看,全國財務經理年薪增幅為9.0%,普通財務人員年薪增幅為7.3%。北京地區差異更為明顯,財務經理年薪增幅為16.0%,財務主管年薪增幅為13.6%,而財務普通職員年薪增幅只在5.0%。這說明財務高管在未來的人才市場上將成為企業爭相搶奪的主力軍。
根據調查顯示,會計師事務所的從業人員學歷以碩士以下為主。專科及以下的收入情況是,平均年薪3萬元,最高年薪19萬元;本科平均年薪3萬元,最高年薪26萬元;碩士及以上平均年薪8萬元,最高年薪54萬元,不同學歷之間差異較大。會計師事務所從業人員的收入與年齡也有一定關聯。會計從業人員40歲前后的收入變化呈現出相反走勢:40歲之前是不斷增加,40歲之后是持續降低。任何年齡層的最低收入都不高,僅為1萬元上下。人才培養:無方向無差異考證盲目熱,職業規劃不清晰
周先生大學本科攻讀的是會計專業,兩年的從業經驗讓他擁有很多職場經歷和經驗。但目前他十分苦惱,因為到現在為止,他仍然處于基本財務的工作狀態。而和他有著相同經歷的人比比皆是。
隨著會計資格考試的不斷升溫,會計考證熱年年火爆,成千上萬的考生卷入這場考證熱潮,并把考本財會證書作為躋身“金領”的捷徑。多家統計調查機構的調查顯示,會計證書已躋身最受青睞的十大證書之一。各家會計考證培訓機構也是學生盈門,呈現一派熱鬧景象。但在這熱鬧景象的背后,卻是會計行業人員嚴重飽和,普通的會計崗位已經沒有空席容納更多的新人。
據了解,目前企業的財會人員職位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基本財務,第二個層次是財會人員參與企業的經營和決策活動,第三個層次是財會人員參與企業的對外投資,以及資本運作等其他方面的高層次財務管理工作。而國內企業大部分財會人員停留在基本財務層次。
楊勤女士說:“雖然目前高級財會人員搶手,但是市場卻沒有那么多適合新人鍛煉的崗位。從中國近些年的人才培養上來看,很多大中專院校、人才培養機構在專業設置上只是讓學生學習基本的財務知識和技能,培養沒有方向性,差異化也不明顯。從國內企業人才使用上來看,因為企業本身的發展并不十分充分,在人員的要求上也不需要資本運作等非常高級的財務管理人員,所以并沒有一個企業的平臺給人員提供提升能力的機會。而從人才本身來看,很多人盲目考證,對于財會行業并沒有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職業規劃也十分不清晰。以上三點就造成了高級財會人員缺口大的局面。”
進入“四大”應聘全方略
由于業務量的增長,今年“四大”的招聘人數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各家招聘者紛紛表示,只要是優秀的學生,他們不會拘泥于數字的限制
劉海凌
中國財經報 2006-12-01
12月正是畢業生與企業“親密接觸”的高峰期,許多企業都走進校園進行招聘,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德勤、安永、普華永道更是早早準備好陣勢,向學生們張開雙臂敞開大門。隨著會計師事務所“招聘黃金期”的大幕徐徐拉開,如何進入四大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又一次成為畢業生們關注的焦點。
專業無偏好
與其他行業要求“對口專業”的招聘條件相比,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對應聘者的專業、應聘者的高校一般都沒有明確的限制。只要是優秀的人才,都可以去應聘。“我們沒有專業方面的限制,任何專業的應屆畢業生都可以申請,但公司內部的IT部門的職位需要一些相關專業的學生。”葉文珊表示。作為普華永道負責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地區校園招聘工作的人力資源部高級經理,她的觀點和其他三家會計師事務所對于應聘者專業的態度相仿。
“通常應聘者們要過“三道關”。安永中國區人力資源總監汪希澄解釋說,“首先是由著名的專業測評公司出題的一輪筆試。筆試里沒有專業知識,只是考察應聘者的基本素質和英文水平。筆試通過后,應聘者就有機會參加第一輪面試,面試官通常是項目經理。除了讓應聘者能夠全面地展示自我,我們還會在面試中給予他們初步了解安永企業文化的機會。應聘者在進入第三關后將有機會直接面對合伙人,這輪面試將在輕松的對話中進行,但面試的合伙人會用非常專業的眼光和豐富的從業經驗做出判斷。”
雖然是會計師事務所,但財會專業的學生在應聘時占不到多大便宜,因為學生的綜合能力才是最讓人看重的,而且在新人入公司后都會有一個很長時間的專業培訓,即使一點不懂也沒關系。
在普華永道看來,良好的綜合能力非常關鍵:他們既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強烈的商業意識和職業道德感,還要具備建立牢固關系的能力,能將會計知識靈活運用于實際工作。而安永對應聘者的要求中,除了對于專業技能的要求之外,學習能力、團隊意識、領導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和對工作的熱情也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
經過兩輪面試后(少數求職者會有三輪面試),“四大”會在同一時間―――12月中下旬,發放書面錄取通知。細數2個月的招聘流程,“四大”對人才要求上非常統一的一點就是“興趣、溝通和團隊合作”,這些都是“四大”所堅持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當然,“四大”的企業理念也各有側重:比如畢馬威強調“以身作則、為人表率、上下一心、團隊精神”,高薪背后希望有你認真的工作態度、吃苦耐勞的勇氣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德勤在行業中一向展現的是將人視為最大的財富,重視人,關心人的企業文化;安永則倡導“以人為本”,盡量為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同事關系,提供成長性的培訓計劃。
弄清自己的目標,了解企業的需求
“其實每個行業都有辛苦的一面,但對個人而言,重要的是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清楚自己是否合適這個行業和是否愿意在會計人才職業發展道路上走下去。
從招聘人數看,由于業務量的增長,今年,“四大”的招聘人數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比如,普華永道大中華區招聘1600人,比去年增長了100多人;德勤今年招聘1200多人,僅華東區的名額,就比去年增長了150名,增長到500名左右;安永去年招聘900多名,今年增幅預計約為10%-15%。同時,各家招聘者紛紛表示,只要是優秀的學生,他們不會拘泥于數字的限制。
即便如此,有著豐富經驗的招聘者還是有話要對學生說。“都說“‘四大’收入高,但工作太辛苦,付出和產出不成正比”,汪希澄表示,“其實每個行業都有辛苦的一面,但對個人而言,重要的是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清楚自己是否合適這個行業和是否愿意在會計人才職業發展道路上走下去。對此,除了相對頗具競爭力的薪水,安永會給個人一個很明確的職業目標和發展平臺,幫助個人在會計這個領域的職業發展道路上做好選擇。”
葉文珊表示還是應該在個人興趣和發展的基礎上多多考慮,選擇企業,不要太盲目。“我們建議學生在大學生活的第二年甚至是第一年,就應該盡可能地去了解一些行業和企業的信息,包括它們的文化、背景、價值觀、業務內容等等,在大二或大三的假期可以有目的地去相關企業實習。”她真誠地說。
求職“四大”親歷記
嵩佳
中國財經報 2006-12-01
對于很多會計畢業生而言,“四大”誘人的薪酬水平、良好的工作環境、較大的成長空間吸引著他們。然而,“四大”的求職之路卻不平坦,但根據筆者參加過的“四大”的招聘流程,包括網絡申請、筆試、第一輪面試、第二輪面試等的體會,只要準備得當,進入“四大”也絕非不可完成的任務!下面,筆者就從個人經歷出發,與您一起踏上應聘“四大”的歷程。
網絡申請:“耐心”的極限考驗
網絡申是每個“四大”求職者要接受的第一次考驗,五花八門的網絡申請選項首先要考驗求職者的耐心。今年,除了德勤之外,普華、安永和畢馬威的網絡申請都是英文界面,所以在申請之前,最好做一個英文資源庫,即把自己的背景資源用英文準備好,然后就不至于申請時為這些英文選項而苦惱了。筆者在申請“四大”時就使用了這種方法,效果還算顯著。另外,在申請時,還要特別注意各個公司不同的截止日期,盡量避免在截止日期前幾個小時申請,因為那時可能會有很多應聘者集中登錄,有可能出現登錄不上的狀況。還有,“四大”的網絡申請大多有“開放式問題”,這些選項是最體現應聘者個人特色的地方,并且與后續面試有緊密聯系,因此最好根據申請職位的要求和個人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填寫。
筆試:“速度者”的游戲
“四大”的筆試形式各異,以今年為例,畢馬威是類似公務員考試的材料數字題,再加上英文閱讀理解,德勤是中文的邏輯閱讀題,安永是數字題加英文寫作題,普華是一篇英文話題作文。在參加“四大”筆試過程中,筆者最大的感受就是“速度”,雖然形式各異,但這些考試對速度要求都非常高,如果事先不進行相關方面的準備,是很難適應的。其中,德勤的中文邏輯閱讀還好些,時間相對是最寬裕的,而畢馬威的題目則只有非常少的人可能做完。所以,在參加筆試方面,筆者的經驗是速度優先,注意題目的選擇性,遇到不會的趕快跳過去,不要在它們身上耽誤時間。“四大”的數學題目中,有很多都與公務員考試的行政能力測試部分相似,可以參考公務員考試的一些資料事先進行一下模擬演練,這樣可以提前對“速度”進行適應。
面試:終極PK
當網絡申請,筆試都通過之后,就要進入面試的環節了,今年“四大”的面試分成2個程序,一面和二面。如果說網絡申請和筆試可以看成是水平性測試的話,那么面試更多地體現的是一種選拔PK的精神,即要從候選人中篩出“真金”,并且由于額度的關系,會PK出大批淘汰者。在面試階段,應聘者要接受當面的考察,主要通過小組討論、單獨面試等方式,當然不同的公司會有不同的組合。在面試時,首先要避免緊張的情緒,筆者在參加面試時,看到很多平時表現優秀的應聘者遭到淘汰,原因就是緊張在作祟。還有要注意面試禮儀,比如在小組討論時,既要勇于表現觀點,又要注意禮儀,最好不要成為“話霸”,因為“四大”是比較重視團隊精神的。筆者所了解的幾個“話霸”型的應聘者,雖然能力表現得較為突出,但也有很多由于面試禮儀的問題而被淘汰。此外,在參加單獨面試時,會有一些常規性的問題,比如“為什么會選擇我們公司”之類的,筆者的經驗是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前進行一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