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8日~9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07中國私募股權基金論壇在上海舉行。金融界網站全程圖文直播此次會議。以下為普華永道審計部合伙人謝曉舟女士發言。
主持人:下面我們有請普華永道審計部合伙人謝曉舟女士給我們演講。
謝曉舟:大家早上好,謝謝大會安排普華永道由我做代表發言。我主要是做財務信息方面的討論。私募股權基金種類我就不說了,我想說的一點,就是看你自己是什么樣的企業,你配合哪一類型的私募股權基金。因為企業不同類型,你要配合他哪些類型的私募股權基金,就是中國人所謂的知己知彼,才可以經常勝利。
因為我是會計師,所以我知道很多的準則,私募股權基金很多都是依照美國的準則,如果是非美國的私募股權基金可能利用國際準則,在中國的私募股權基金我們要使用我們中國的準則。對一般企業而言,可能準則不太一樣,私募股權基金更是有非常大的差異,在美國私募股權基金用公允價值計量的,不是說我有控制權就合并它,這方面其實它的整個會計處理是非常不一樣的,這就是為什么離岸基金會選擇它。因為大家都是PE,當然對公允價值的了解非常高,所以對他們而言操作起來比較容易。金融界版權,如果你買一個股權超過50%的時候,一個PE的投資者不一定能夠看的懂,這就是為什么不是美國基金,離岸基金業會選擇美國的準則,我的意思就是說,如果用美國會計準則的時候,他可能不用看你財務報表的數據,因為他的數據不可能進入報表的,所以你用什么準則對他影響不是很大,如果PE用一個國際會計水準的話,超過50%的話,他要合并你的報表,你的報表必須和他吻合,如果你的準則是中國會計準則,你需要重新把你的報表修改一次。
在中國,企業一般要做中國會計準則,現在我們也建議用戶用新版的會計準則,一般非上市企業還是用舊的會計準則,99%都是用舊的,很少有人用新的會計準則,我們建議他們用2006版的會計準則,這和國際準則基本上是一樣的,這對公司的形象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你是中國企業,你只用中國的會計準則做,這樣會有很大的差異。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做出國際會計準則的報表,你給人家展示的形象就是,其實我是非常好的企業,我有非常好的內部控制,和非常好的財務信息,我可以制作出非常好的國際會計準則相關報表,這樣國外的投資者會覺得這樣可以投資。除了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規范性以外,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說法。
選擇財務準則如果是為了去香港上市,一般我們建議用戶使用國際會計準則,做一個財務報告出來。以前出報告很簡單,但是出一份符合國際會計準則的報告費用是很高的,做一份美國會計準則報告就更高了,所以不要等PE進來了,外資進來了,準備上市了才作報告。因為大家評判基礎不一樣的,我們會發現很多的問題,或者在上市的時候遇到很多的問題,如果你們很早找到我們,我們就會很快告訴你們應該做什么。
現在PE很多都是投資重工業,還有很多收購國有企業,其實國有企業是很麻煩的,因為它要經過政府的審批,而私有企業相對是比較簡單的,在企業里面,相對而言,國有企業獲益比較大一些,國有企業商業化比較低,產品是多樣化的,所以沒有一個特別的短處,而私有企業有自己一個特有的特點,由于高度的商業化導致它可能會引發一些稅務、利潤或者其他一些法規上的違章作風,導致出現一些問題,當我們去審查的時候,發現所有的企業有很多類似的行為,這也是很多外資比較重視的一點。在國有企業里面一般都有比較完善的內部控制,這對上市是有很大幫助的,可是我們認為,它的范圍不夠全面,另外有效執行還是不夠的。但是有完善的內部控制還是很好,在上市的時候比較容易通過,在私有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里面,它們沒有很好的內部控制,如果把PE放進去,對它們的幫助會很大,所以PE調項目的時候,要看這是一個什么基金。如果對這個行業非常熟悉,可能從樣,私有企業有非常嚴格的現金控制,但它的不好本身幫助你的話,你應該清楚調什么樣的PE對你的幫助是最大的,它的特長在哪里,它是否可以幫助你提升你的公司。
另外國有企業對財務信息的重視程度不高,它以前的重點并不是財務,而是政治上或者社會上的貢獻,這和私有企業非常不一樣。但它的不好之處是會設立其他一些財務報表,我們把國有企業、私有企業上市相對比較了一下,對上市公司而言,國有企業和私有企業相比,私有企業的財務信息可能比國有企業好一些。從我個人角度而言,我覺得的中國企業有一些比較重大的問題:
第一是信息的公開度和可信賴程度,在中國,無論是國有企業、上市企業還是私有企業,它們的公開度與國外相比還是比較低的,如果你看上市公司,有多少家是國際會計去審的,其實它占比例是非常低,可能低于10%,金融界版權,所以它的信息公開度是不夠的,大部分的公司還沒有接受過和財務準則非常相配的審計,他們可能是象征性的財務保稅做一些審批,當然這出發點是不一樣的。在衡量經營表現的時候,他們有時會忽略財務信息,認為財務信息是過去式,不是很重要,有可能會設立內外賬,或者設立更多的賬冊,當然這是為了應付種種原因。另外管理層缺乏預算的控制,管理層普遍缺乏對經營信息的分析能力,會計知識不夠豐富。
第二:財務信息質量―資產質量的問題。
這些外方的投資對財務信息看得很重要,可是我們很多情況下也見到了一些問題,因為做過調查分析之后,發現我們常見的資產質量問題一般都有:應收款的可回收性,應收款和我們是有很大關聯的,很多情況下沒有披露賬戶的關聯方,這不是管理層故意把一些不能收回來的東西硬說收回來了,雖然沒有披露一些關聯方,但它們的關系還是很好,所以某種程度上有這么一種實際情況存在里面的。存貨的可變現價值,投資資產減值,固定資產減值,一般外方比較重視的就是土地使用權的性質與歸屬,所有權不明的資產等等。這些中國法律上的一些問題,大家都知道,資產轉移的時候,大家對法律上改名的程序不是很熟悉的,就會存在一些問題,并且這些管理層是不管的,它覺得這些都是我的,但是一個外資企業進來以后,它覺得你們法律上沒有關注這些,你的市值就沒有這些了。
第三:財務信息質量――利潤質量
常見的利潤質量問題:收入確認原則,因為不同時間做收入確認會影響利潤,所以在確認的時間確認這筆收入比較困難,是今年認還是明年認,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另外還有一些舞弊,在簽合同的時候,擴大了某些東西。成本的歸集和分配,費用確認的正確期限、成本與費用的計提這方面的數字相對比較小。
第四:財務信息質量――表外項目
中國的會計準則,尤其是舊的會計準則,很多東西在財務報表以外。所以你就看到公司里面的風險,在一個舊的準則里面是沒有的,它可能是表外的東西。好的會計公司會做披露,但有關也會忘記。常見的表外項目問題:對外擔保、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在中國這一塊暫時還不是太多,員工期權現在在中國也不常見,特別常見的就是未入賬成本費用、或者損失、未入賬資產。這都是一些表外的項目,這會影響公司的整體運營。這些東西從會計師角度是很難查詢的,如果管理層不告訴你的話。
組織架構上,我覺得國有資產審批的部門比較多,比較復雜,所以這方面的組織架構可能要和律師花心思去考慮怎么退出。另外一個我們常見的問題就是雇員的福利問題,在一些非常大的國有企業里面,出現的情況比較嚴重,它可能過于依賴少數的管理人員,它的人員有很多的冗余,因為國有企業,可能會請很多的人,PE進來以后,也不能開除他們,因為有國有機制在里面,所以這些問題也應該考慮一些。還有退休負債沒有計提,這方面的問題是很大的,雖然沒有浮出水面,但是我覺得這部分問題很大,他現在在賬上顯示負債,這是一個潛在的非常大的負債問題,就是沒有考慮入賬。還有一個就是為雇員所支付或者計提的社會福利不足。
另外一個考慮的就是合規性的問題,一個公司在運營里面的合規性,法律、法規、公司法、勞動法以及行業的一些規定,特別是在一些比較敏感的行業里面,企業有沒有犯規,這也是外資企業非常重視的一個環節。我覺得還是應該比較規范一些,這樣比較能夠吸引外資。還有一些重大合同:例如重大借款合同,對員工承諾事項等還是要遵守的。還有稅收問題,像歷史遺留稅收問題,未成文的優惠以及定額征收等。如果財務信息不清楚的情況下,這樣的企業怎么會上市呢?外國的證監局也不會允許這樣的企業上市。不要認為我已經拿到批文就可以上市,其實它還存在一些問題的。
另外是內部控制及舞弊,我覺得如果要想海外上市,這些內部控制是非常要注意的,這方面主要的問題是所有者/高級管理層的權限過大,如果遇到這種問題,我們會向我們的投資者提出,另外是職責分工不夠,資產挪用、體外循環就是賬外的資產,還有收入確認問題。我們主要是講從財務上、會計上看到的一些問題,大家都會比較重視。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財務顧問網 2007.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