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強調,在國際金融危機不斷擴散和蔓延的情況下,中央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投入規模達到4萬億元。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同,引進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資金已經不是重點,關鍵是要在規模穩定的基礎上,切實加強項目的規劃和管理,做好、做精每一個項目,把資金用好、管好,不斷提高貸款資金的效益和附加值。他指出,2009年各級財政外經部門要積極會同有關方面,嚴把項目申報關口,加強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的管理,繼續強化項目監督檢查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項目績效評價工作,主動調動地方項目管理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多方參與,齊抓共管的局面。要積極穩妥推進債務管理工作,重視和防范債務風險,主動加強對本地區主權外債的調研,建立健全還貸準備金制度、風險防范制度和債務預警體系等外債管理制度。同時,還要加大國際金融組織貸款資金與財政資金結合使用的力度,最大限度發揮兩種資金結合的乘數效應,動員和組織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經濟社會發展中來。
李勇表示,國際金融組織擁有豐富的智力資源。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深化改革開放,完善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的方針,認真落實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提出的繼續大力推進財稅制度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區域協調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深化知識合作,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資源加快推動國內體制機制創新和財政改革與發展。要緊緊圍繞財政改革與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難點,進一步加強與國際金融組織知識合作的計劃性、前瞻性和預見性,主動為本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要整合知識合作資源,主動創新,挖掘貸款資金的“附加值”,用好技術援助資金,使其在知識合作中發揮更大的效益。
李勇還指出,要抓住時機,充分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平臺,進一步宣傳我國成功發展理念。中國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豐富了國際金融組織支持全球發展和減貧的內容。要充分利用國際金融組織這一多邊平臺,積極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發展理念和成功經驗,加強跨國發展經驗交流,為我國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中國會計報 丁莉婭 2009-1-15)
(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