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錫山
近日,筆者了解到這樣一件事:某合資企業會計,利用電腦做假賬,為企業偷逃了一筆稅款,不僅未得到獎賞,反而被外籍老板解雇。為企業謀取了利益,反而被炒了"魷魚",似乎不符常理,但我們從這個舉動中卻看到了這家企業的遠見,那就是誠信重于利潤。
簡單的說,誠信就是不造假,會計的誠信就是不做假賬。但目前會計誠信發生危機,造假現象屢見不鮮,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①假報表,賬外設賬或者假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隱瞞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②假利潤,違反財務會計制度,亂擠亂攤成本,隨意核銷或增加費用,根據需要任意增減利潤;③假業績,向上級部門報告虛假經營業績,隱瞞虧損,或截留、轉移國家和單位的收入,私設"小金庫";④假驗資,一些會計師事務所為企業出具虛假驗資報告等。
通過調查發現,上述造假現象的根本原因,無非是一個"利"字當頭。具體地講,有以下幾種因素:
一、不當利益的驅動。為單位謀取各種不正當利益,是會計造假的主要動機之一。不久前,縣稅務部門對某企業進行了檢查,發現該企業通過多提固定資產折舊、多提應付工資和應付福利費、將資本性支出在當期費用中列支等手段來擠占成本,減少利潤,以偷逃國家稅收,為企業獲取不正當經濟利益;也有個別企業根據會計資料的不同使用者編制不同會計報表。如我縣一國有企業向銀行貸款用一套報表,向稅務部門申報納稅用一套報表,向政府部門上報業績用一套報表,向投資者報告盈利分紅情況用一套報表,最后,經查發現該單位竟備有六套報表;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少數行政事業單位為了小集體范圍內的部門利益,截留、隱瞞收入,私設"小金庫"。
二、個人私欲的需要。用"數字"去考核領導干部的業績,也為造假創造了另一個動機,為仕途也有人不惜去冒風險。在改制過程中,我們發現少數企業年年賬面反映有利潤,實質虧損嚴重。如某國有企業在企業重組時,經審計時發現,財務上存在許多存貨、在產品有賬無貨或者虛列應收賬款等問題,其歷年潛虧近4000萬元。但在重組前,該企業賬面業績年年創新高,在年終考核時,該企業負責人年年得到政府的嘉獎,并被作為后備干部進行培養。象這種制造虛假利潤的目的,是個別領導干部要政績、要獎金,是為了個人前途和經濟利益。
三、中介機構失信。會計師事務所是會計事務的中介機構,對單位的會計信息提供審計與證明業務,其報告具有社會公信力,是會計監督體系中重要一環。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少數會計師事務所在一些具體業務中喪失獨立、公正的原則,為企業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與審計結論,以迎合企業做假的需要,并以此作為撈取好處、擴展業務的手段。某會計師事務所在對某單位進行驗資時,不按規定操作,為企業提供了虛假的驗資報告,一年后,該單位因利用此報告進行違法經濟活動被查處,該事務所因而被送上了被告席,承擔會計造假的法律責任。
四、會計人員素質不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不高也是造假問題產生的一個原因。單位的會計業務是由會計人員承擔的,少數會計人員素質較低,利用職務之便編造、篡改會計數據,進行貪污等違法活動。其次,會計人員大都受制于人,會計工作缺乏獨立性,有些工作須按照領導人的意圖去做。前述某國有企業對外有六套報表,并非會計人員有意主動去做,而是迫于領導層的壓力,不得以而為之。
五、政府監管不力。目前,我們對會計工作缺乏經常有效的監督機制,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對單位財務的監督與檢查不夠嚴格,流與形式,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制止,使造假者不斷嘗到甜頭。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個別單位年年造假,政府部門年年考核,領導人年年拿獎,甚至被提拔。另一方面,有關部門在檢查與審計過程中,即使發現一些問題,往往也能通過溝通、教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傷筋骨的懲處,起不到應有的制約作用。可以說,政府部門的監管不力在某種程度上慫恿了會計造假現象。
當然,會計做假賬問題的原因比較復雜,財經制度的不健全,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規范等,這些都為假賬的產生提供了可能。
這些造假問題的存在,不僅擾亂了正常的會計工作秩序,干擾著我縣經濟發展的順利進行,助長了腐敗行為。更為嚴重的是損害了會計行業誠信形象,動搖了我們經濟市場的誠信基礎。目前,我縣正大力進行招商引資,如果忽略對會計誠信的關注,縱容會計造假現象的蔓延,那么必將惡化我們的投資環境,對招商引資工作造成不利影響。
為優化經濟環境,增強誠信意識,面對我縣會計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作為會計管理工作者,特作如下思考:
一、嚴格執行制度,加大監管力度。用制度來約束和規范會計行為,是防止會計造假的一項重要措施。會計監管部門應督促單位認真貫徹會計法規、法令,在日常會計工作中嚴格執行有關會計制度。對單位有關會計制度與準則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強化對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執業質量的監督,加大監管稽查力度,發現問題,處罰要到位,使做假者得不償失,不敢再冒風險,用制度來維護誠信。
二、試行會計委派,強化獨立地位。根據有關會計法規的要求,會計從業人員必須真實及時地反映會計信息,同時履行財務監督職能。但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處于從屬的地位,很難保證其工作的獨立性,會計工作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牽制。試行會計委派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改變會計人員的從屬地位,保持會計工作的獨立,使會計人員的誠信行為不受干擾,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三、完善年檢制度,建立誠信檔案。保證會計人員誠信的另一途徑是完善會計從業資格年檢制度。通過對會計從業人員從業資格的年檢,檢查會計人員的遵紀守法情況,在從業資格證書上留下褒獎記錄,并在會計監管部門建立會計人員的誠信檔案,以備用人單位查詢,使與個人信譽相掛鉤,使造假者因要付出個人代價而不敢為。
四、開展誠信教育,提高會計素質。會計人員是會計工作的直接承擔者,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與道德水平直接影響著會計信息質量。會計監管部門不僅要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幫助會計人員增強業務能力,更要在會計人員中開展誠信教育,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培養誠信品質,使他們對待假賬有從"敢做"到"不愿做"的質的轉變,從觀念上鏟除假賬的根源。
五、宣傳貫徹法規,增強責任意識。根據《會計法》的規定,單位負責人是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這就要求單位負責人必須保證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對會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并承擔本單位會計造假的法律責任。所以,在注重會計人員業務培訓的同時,也要加強《會計法》的宣傳貫徹工作,特別是對單位負責人的培訓與宣傳,加強會計領導工作,使《會計法》深入人心。
最后,幫助單位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從造假源頭進行控制,保證單位會計信息真實可靠也是至關重要的。
立信,乃會計之本。會計與誠信密不可分,選擇了誠信就是選擇了生存,每一名會計人員都應該把誠信作為立業之本。文頭所述某企業不適時宜的舉動,給了我們許多的思考,如果我們多一點這樣的舉動,也許我們就不會為太多的造假現象所困擾。我們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我們將徹底改變不利局面,重塑會計誠信形象。
作者單位:寶應縣財政局
電子信箱:fsx900@hotmail.com
(感謝作者向江蘇財經信息網投稿,其他媒體如要引用轉載必須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否則責任自負。本站采用的稿件僅出于信息交流的目的,不代表網站的觀點,歡迎賜稿,歡迎批評指正。投稿信箱:tougao@jsc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