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海水(周期股繼續尋底),一邊是火焰(非周期股不斷調整不斷繼續沖頂)。 4月突如其來的一系列地產調控政策,將市場預期的周期股引領市場反彈的預期徹底擊垮,而大盤藍籌股節節走低,更使得眾多
基金經理高舉的'價值投資'旗號再受抨擊。 早在2008年熊市中,'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理念就曾備受質疑,不少人對之前牛市保持的價值投資思路產生懷疑,甚至否定。這類懷疑和否定近期重又抬頭,且正反兩方交戰激烈,
基金經理到底如何看待價值投資與短期回報的矛盾? 本周走進《投資者報》'基金經理面對面'專欄的嘉賓,分別是國泰基金投資總監歸江、嘉實價值優勢基金經理陳勤、興業社會責任
(340007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基金經理傅鵬博。歸江用了地產商馮侖曾號召大家要'聽奶奶的話'來調侃投資心得,'奶奶的話是什么?沒錯,就是常識。'無論市場大悲或大喜,投資者都應從常識的角度獨立思考,恪守基本的投資常識。 價值投資不等于不掙錢 《投資者報》:在上一輪熊市中,很多人一提長期價值投資就認為是短期回報不行,從去年四季度以來,被認為價值投資者'愛'投資的藍籌股持續不振,讓各方對價值投資重新質疑,你怎么理解長期理念和短期基金業績表現之間的關系? 歸江:相信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其實是基金行業的承諾而不是托詞。現在一談長期投資,包括很多基民在內的投資者都會認為,這勢必意味著短期業績就一定不行。這其實是對價值投資的誤解。 比如,我們沒有參與去年6、7月份市場最瘋狂的有色、煤炭等資源類
個股的炒作,并在7月初率先減倉,這些都是遵循著價值投資原理的操作。缺了這些'炒作',我們的業績也還不錯。 中國的股市是一個發展中的新興市場,特征就是波動性高、成長性高。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可能不會在短期內獲得暴利,但可以為投資人在長時間里帶來合理穩定的回報,因此其在新興市場中仍是一套很好的投資方法體系。 不成為排名游戲的角斗士 《投資者報》:但我們也知道,幾乎所有基金經理都疲于應付短期排名的壓力,你會為了讓公司旗下的基金業績短期排名好,而給基金經理施壓嗎? 歸江:我們不希望自己公司的基金經理們成為排名游戲的角斗士、圈錢游戲的孱頭和過山車的駕駛員,而是有獨立價值觀,能夠為持有人創造絕對價值的人。 我們關注企業,但只在乎企業的內在價值。此外,我們其實也不太研究市場的短期波動,但會判斷市場的重大轉折點并采取相應的行動。關鍵時候,往往是客觀的、基于長期的歷史研究給了我們力量。 《投資者報》:其實,不管是2008年的熊市還是最近有關價值投資的爭論,都存在'A股市場缺乏價值投資標的、上市公司成長抵御不了市場波動'的看法,從你的投資經驗看,真實情況是否如此? 歸江:在公募基金業的多年投資經歷,讓我對價值投資理念有了更深的認識,發現有脫離市場波動的、內在的規律在主導市場,這就是企業的內生增長完全可以覆蓋市場和經濟的波動,長期投資回報取決于企業的內在價值。 美國最近有一本書專門研究1955年以來財富100強企業的成長規律,發現企業停止增長的原因有85%是出在內在管理,外部市場的因素只占到15%。而中國過去十年的資本市場也體現出相同的規律。 問題是,不管媒體還是賣方的報告往往都把焦點放在政府政策、宏觀經濟上,但我們必須要記住,宏觀因素、市場波動并不能決定我們的長期收益。這種群體性的誤區,正是我們低價買入好公司的機會。 《投資者報》:我們注意到,陳勤管理的基金名稱就帶有'價值',而且特別強調是以'相對價值投資理念'為核心,這聽上去很飄渺,怎么理解和實現這樣的描述? 陳勤:要從理論上講清楚以相對價值投資理念為核心,其實挺復雜,簡單來說主要是從兩個層次來理解,首先是在此原則下,根據不同的經濟周期及市場趨勢研判,決定基金的大類資產配置以及行業偏離決策;其次是在
個股選擇上,通過深入研究尋找優質企業,運用估值方法估算其內在投資價值,并根據國內市場的特殊性及波動性,綜合考慮可能影響企業投資價值以及市場價格的所有因素,發現具備投資價值的個股。 目前市場投資機會可能存在于價格與價值之間的差異、基本面改善、亦或市場預期改變所提升的投資價值等,因此,相對價值投資適用范圍廣泛,在各種市場、各種行業都能挖掘出價值型投資機會。 生物醫藥具弱市逆漲可能 《投資者報》:如果秉承價值投資的脈絡,接下來的投資機會在哪? 傅鵬博:在一季度,我們的攻守較為平衡,十大重倉股中,既有醫藥生物、銀行保險等防御性布局,也不乏對區域板塊、市場熱點追逐的痕跡。在我們看來,今年操作上關鍵一點是'做足確定性',確定性增長應該享受溢價,醫藥等消費股盡管估值不低,但未來成長確定性較大,所以超過預期的可能性較大;而金融股成長速度盡管不是很快,但估值提供了很好的安全邊際。股指
期貨出臺一定會給大盤藍籌帶來相對中小盤股的超額收益,但實現的時間跨度是個問題。 對于未來的行業布局,我們認為,生物醫藥行業具備弱市逆漲的可能性,值得長期看好。周期性行業須謹慎對待;針對機械設備、交運設備、化工等中游行業的策略主要是自下而上地選擇具有獨特細分產品或者是管理能力突出的個股。(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