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更多人在研讀新準則帶來的沖擊。“這無異于企業財務制度的一場變革。”一位上市公司財務主管說,新會計準則將導致企業會計利潤波動,影響2006年年度報表,引發市場重估。
12月23日的最新消息說,首批24家中央企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等巨頭,將率先執行新準則,所有中央企業將在2008年底前全面執行新會計準則。
作為資本市場的通用語言,會計準則的變化意味著商業語境的調整,而新準則的核心原則“國際趨同”,正吻合過去數年中國逐步融入國際資本市場的場景。
申銀萬國一份研究報告認為,新會計準則將大大提高A股公司的會計信息與中國香港、美國、歐洲等海外市場上市公司的可比性,更有利于分析人員進行估值比較。
在會計“國際化”的進程中,更長遠的準備工作也已經在進行中。2006年,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CICPA)與歐洲最大的會計師團體――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合作推出了ACA皇家特許會計師培訓項目,培訓對象專門針對國內的注冊會計師。2007年即將進入該項目的第二期。
小徐的新課程
小徐已經取得了E-learning的合格證,這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網絡培訓的一種形式――員工通過網絡學習,并完成相關測試,最后取得合格證。但這僅完成了對新會計準則培訓的第一步,經理授課和模擬演練才是重頭戲。
汪棣表示,新會計準則體現了與國際慣例趨同的精神,使得上市公司報表更“可靠”,但“不排除仍然存在調節利潤的可能性”。
“在培訓中,我們提醒審計師重點關注新會計準則的變化,如公允價值的采用,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方法,非貨幣性交易等,因為這很可能增加調節利潤的空間。”普華永道一資深審計師表示,正像以往會計規則修訂,盡管其本意都是為了規范,但實際上每一次改變都為新的不規范提供了機會和手段。
“相比對上市公司當期利潤的影響而言,公允價值計量對權益的影響更為重大,所帶來公司權益的增長非常可觀。”在培訓中,經理指出,盡管公允價值是要經過中介機構評估確認,但是人為操縱因素過多地干擾公允價值的現實屢見不鮮。
還有更多的變化。小徐參與了針對新會計準則減值準備規定設計的模擬演練――分析減值準備和相關利潤數據的異動。
運用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沖回操縱企業利潤曾是一些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之一。如科龍電器由2001年虧損15億元到2002年實現盈利1億元的神話,利用轉回資產減值準備手段是主要“功臣”之一。
而新會計準則規定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不得轉回,只允許在資產處置時,再進行會計處理。但這也有可能導致一些利用大幅計提減值準備進行利潤調節的公司,在2006年將減值準備沖回,否則2007年執行新會計準則后,這些“隱藏利潤”將再也沒有機會浮出水面。
此外,非貨幣性交易的模擬演練也是由授課經理重點設計的題目,以往非貨幣性交易產生的利益只能計入資本公積,新準則實施后,可計入當期損益,進入利潤表。
“這樣非貨幣性交易雙方可高估各自的非貨幣性資產,然后相互交易,輕而易舉地實現‘做優利潤’,并在賬面上體現出來。”小徐說,查閱分析相關原始數據和評估報告,就能找出問題所在。
“我們也不必要過分擔心,因為畢竟任何調節利潤的手段都是有成本的,不那么容易實現。”汪棣表示,在全流通的條件下,由于股權結構的分散和信息的相對公開,大股東和管理層操縱業績的成本會越來越高。
銀行業的新考驗
和會計師事務所同樣忙碌的還有上市公司。例如對銀行業來說,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將對銀行的凈利潤、凈資產等業績指標將產生重大影響。
“新舊準則銜接的準備工作都要趕在31號前就緒,目前已基本進入收尾階段了。”中行總行一位財務人士告訴記者,企業會計手冊要重新修訂,會計科目、賬簿要重新設置,系統要重新調整,這意味著似乎無休止的加班,以及繁瑣復雜的系統測試和調整。
“這個月,總行對全系統財會人員進行了專門培訓。”建行人士說,之前證監會已分批對上市公司的高管、財務總監進行了培訓。“我們還專門聘請了IBM的專業人士幫助我們調試財務系統,因為新會計準則的變化很大,系統調整非常復雜。”
新會計準則要求銀行外幣業務實行統賬制,不再采用分帳制――統帳制是以某一種貨幣為記帳本位幣,記錄全部經濟業務;而分帳制是在經濟業務發生時直接按原幣種記帳,在期末時再折合成人民幣,然后編報會計報表。
由于以前會計科目、賬簿、核算系統都是按分帳制來設置的,改為統帳制意味著不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系統改造也是極為復雜的。據知情人士透露,中行和建行為此曾于年初向財政部提交過申請,“鑒于系統改造的巨大成本,想暫緩統帳制的實行”。
財政部采納了部分建議,在11月6號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中規定,外幣交易頻繁,外幣幣種較多的金融企業日常核算可以采用分帳制,但期末匯總差額的處理結果應與統帳制一致,即匯兌損益仍將計入利潤表。
“這意味著,統帳制下,期末匯率變動產生的差異將計入匯兌損失,最終在利潤表中得以體現。而以前在分帳制下,外幣折算產生的差異直接計入資產負債表‘外幣報表折算差額’項中,外幣業務折算作為平衡項目繞過了利潤表。”建行財務人士分析。
而相關事實是,中行的存貸款業務外幣比重在四大國有銀行中最高,2005年中行的外幣貸款、外幣存款業務的市場份額分別為43.3%和40.9%,與其他銀行相比,中行的外匯凈頭寸與總資產的比重始終在10%左右。在目前人民幣持續升值,匯率波動加大的情況下,這塊匯兌損益波動對外幣業務比重大的銀行利潤的影響不可小覷。
又一次大重估
新規則之下,受影響的還不止銀行業和其他金融板塊上市公司。申銀萬國的研究報告稱,受影響較大的行業和公司涵蓋房地產,應用于農業的上市公司、有色金屬板塊上市公司,包括中石化在內的某些采掘類的公司等。
雖然企業會計利潤的變化并不一定意味著股價的變化,但業內人士認為,企業目前以歷史成本計量的資產賬面價值普遍低于其公允價值,尤其對那些仍在產生良好經濟效益的長期資產。新會計準則實施后,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新的投資機會也將出現。
關于投資機會的一個最近的案例是,滬市上市公司陸家嘴(12.55,0.20,1.62%)(600663.SH)在11月股價出現暴漲,一周之內漲幅接近50%,市場的一個解釋就是與新會計準則帶來的資產重估有關。之前有不少券商研究報告認為,陸家嘴將是新會計準則實施后最為受益的地產業龍頭品種。
據介紹,在舊的會計準則中,投資主要按照期限來劃分,分為短期和長期兩種。短期投資主要按照成本與市價孰低的原則來進行會計處理。而長期投資則分為股權投資與債券投資,分別適用于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
但在新會計準則中,對投資的會計處理有了很大的改變――“投資”不再按照持有期限劃分,而是按照持有意圖劃分,分別分類為長期股權投資、交易性投資、可供出售投資和持有到期投資。
這種會計處理方法的重大改變,對于很多公司持有的股權投資或房地產投資等將會產生重大影響。
據國泰君安研究報告稱,全部A股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按照2006年9月22日收盤價計算,有5400億以上的規模,公允價值計量將給市場帶來3000億元左右的權益增長,占2006年中期全部A股公司凈資產的14%。
以雅戈爾為例,雅戈爾持有中信證券1.83億股,持有宜科科技1153萬股。長江證券一位分析師認為,僅以上兩個公司的股權投資,按目前市價計算,其溢價已經超過30億元。而按照新會計準則,公司所持有的中信證券和宜科科技的股權將按照公允價值計入,如果公司短期內出售股權,則直接進入當期損益。“這顯然打開了雅戈爾的估值空間。”
“新會計準則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從長期看會產生利好。”分析人士說,這種利好并不是指可構造多少會計利潤以支持股價,而是指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對會計操縱行為的約束力的增強,并最終帶來企業商業環境的新氣象。(21世紀經濟報道 徐千翔 2006-12-26)
(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