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高管密集減持為哪般
更重要的是,去年高管集體減持或與另一家關聯企業浙江龍華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華精細化工”)IPO進程有著密切的關系。
四人違規僅兩人被查?
2012年7月14日,向日葵公布了巨虧業績中報預告,歸屬于上市股東的凈利潤為-1.6億元至-1.7億元。預告公布后,向日葵股價近吞下兩個“一”跌停。
但是,公布巨虧業績預告的半個月前,即2012年6月29日,向日葵股價蹊蹺漲停,報收8.71元。當日,正為向日葵部分限售股解禁日,公司四位高管集體借機默契地將剛解禁的限售股大幅拋售。并在短短兩日內,四位高管將剛解禁股份拋售一空,套現數千萬。
高管集體在“窗口期”減持后,向日葵僅僅將此視為個人的“短線交易”。直到一年后,丁國軍和潘衛標的相關減持行為才認定為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監管部門立案稽查。
對此,上海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向日葵去年高管事情,公司有可能采取了能瞞則瞞、避重就輕的處理方式。”
當記者向董秘楊旺翔問及向日葵高管減持與去年巨虧中報披露的相關事宜時,楊表示回避,“這個我答不了,這個是會里事情,我怎么知道。”
讓市場仍感不解的是,四位高管減持,卻僅有兩位高管被稽查。
高管密集減持為哪般?
向日葵上市后,高管減持事件不僅于此。2011年,副總周曉兵、副總董方、董事胡放鳴陸續離職,三人分別持有320萬股、200萬股和330萬股。
而進入2012年以后,高管進行了蹊蹺的“大換血”。11名高管因2012年5月31日換屆而離任;董事長吳建龍則于今年2月辭去向日葵一切職務。
《公司法》第142條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離職后半年內,不得轉讓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可見,在2012年下半年,向日葵原持有股份的高管不再受上述規定限制,可自由減持。
值得關注的是,這一切高管減持“異象”背后,與實際控制人吳建龍控制的另一家企業有著隱秘的關系。
有浙江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向日葵高管從上到下減持,可能為了投資一家紹興的本地化工企業,這家企業有IPO上市的可能。”
經記者調查,這家神秘的準備IPO化工企業,或是吳建龍控制的龍華精細化工。
對此,董秘楊旺翔的回應態度曖昧:“向日葵高管投資這家公司(龍華精細化工)我怎么知道,投資是個人的事情。我沒有說沒有投資,也沒說(有)投資。我賣股票是我個人理財的事情,跟公司無關。”
據向日葵招股書,龍華精細化工成立于1998年10月,主要從事生產、銷售醫藥、農藥中間體。注冊地為浙江紹興縣柯東高新技術園區,注冊資本500萬美元,實收資本500萬美元。2010年中期,其總資產和凈資產各達到了4.21億元4763.45萬元。吳建龍、胡愛夫婦通過紹興龍華貿易有限公司和香港德創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持有龍華精細化工100%的股權。
向日葵上市后,在2011年年報、2012年中報中龍華精細化工被披露為向日葵的“與本公司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龍華精細化工是向日葵重要的資金擔保方。
2011年11月16日,龍華精細化工、浙江貝得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得藥業)、浙江龍華新世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吳建龍控制另外兩企業)與光大銀行紹興支行簽訂了《最高額保證合同》,為向日葵提供不超過2.6億元的債務擔保。
同時,2011年12月9日,龍華精細化工、貝得藥業與農業銀行紹興城西支行簽訂《最高額保證合同》,為向日葵提供不超過1.05億元的債務擔保。
但是,如此重要的關聯方,短短半年內,即在2012年年報神秘的消失。
2012年報不僅未將龍華精細化列入“本企業的其他關聯方情況”,而且對其只字未提;吳建龍的簡歷中,“浙江龍華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頭銜也被悄然隱去。
作為向日葵如此重要的關聯方,作為信息披露“第一人”董秘楊旺翔卻給了這樣一個詭辯地回復,“我現在在外面,手上沒有年報,到底是你看錯了還是我寫錯了,還是其他什么原因,我現在答不上來。”
前述投行人士也對記者分析,“以往定期報告多處涉及這家公司名字,突然一下子全部消失,肯定不是因信披工作一時疏忽所致,肯定背后是有原因的。”
巧合的是,2012年年報中消失的關聯方龍華精細化工,記者亦未能在工商網站上查詢到相關信息。
記者通過紹興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網站、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網站查詢了龍華精細化工相關工商資料。然而,吳建龍控制的其他企業如貝得藥業等卻均可從上述工商網站查詢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