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商業(yè)專業(yè)講義:供應商的績效管理
2012年中級商業(yè)專業(yè)講義:供應商的績效管理
5.3 供應商的績效管理
一、供應商績效管理的基本原則
(一)持續(xù)進行,對供應商績效評審必須持續(xù)進行,要定期評審供應商的供貨目標達成程度。
(二)實行淘汰制,初選合格的供應商,并不是長期的供應商。初選合格的供應商到期后,需經(jīng)評審小組再評審,如果合格,作為下一年的合格供應商;如果不合格,將被淘汰,另選新的供應商。
(三)客觀公正
二、供應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一)質量指標,是供應商考評的最基本指標。
(1)來料批次合格率=(合格供貨批次÷來料總批次)×100%
(2)來料抽檢缺陷率=(抽檢缺陷數(shù)量÷抽檢樣品總數(shù))×100%
(3)來料在線報廢率=(來料總報廢數(shù)(含在線生產(chǎn)時發(fā)現(xiàn)的)÷來料總數(shù))×100%
(4)來料免檢率=(來料免檢的種類數(shù)÷該供應商供貨的產(chǎn)品總種類數(shù))×100%
(二)供應指標,是同供應商的交貨表現(xiàn)相關的考核因素。
(1)準時交貨率=(按時按量交貨的實際批次÷訂單確認的交貨總批次)×100%
(2)交貨提前期(交貨周期),是指自訂單開出之日到收貨之時的時間長度,以天為單位。
(3)訂單變化接受率。
在計算時,先計算本企業(yè)的訂單變化率,再計算供應商的訂單變化接受率。
本企業(yè)的訂單變化率=(增加或減少訂單的交貨數(shù)量÷原定訂單的交貨數(shù)量)×100%
供應商的訂單變化接受率=(供應商接受的增加或減少訂單的交貨數(shù)量÷本企業(yè)提出的增加或減少訂單的交貨數(shù)量)×100%
(三)經(jīng)濟指標
(1)價格水平。考核價格往往同本公司所掌握的市場行情比較或根據(jù)供應商的實際成本結構及利潤率進行判斷。
(2)報價情況。包括報價是否及時、報價單是否客觀、具體、透明(分解成原材料費用、加工費用、包裝費用、運輸費用、稅金、利潤等以及相對應的交貨與付款條件)。
(3)降低成本的態(tài)度及行動。供應商是否真誠地配合本公司或主動地開展降低成本活動,制訂改進計劃、實施改進行動,是否定期與本公司檢討價格。
(4)分享降價成果。供應商是否將降低成本的好處也讓利給顧客(本公司)。
(5)付款。供應商是否積極配合響應本公司提出的付款條件要求與辦法,開出付款發(fā)票是否準確、及時、符合有關財稅要求。
(四)支持、服務與配合指標
(1)反應表現(xiàn)。對訂單、交貨、質量投訴等反應是否及時、迅速。答復是否完整,對退貨、挑選等是否及時處理。
(2)溝通手段。是否有合適的人員與本公司溝通,溝通手段是否符合本公司的要求(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以及文件書寫所用軟件與本公司的匹配程度,等等)。
(3)合作態(tài)度。是否將本公司看成是重要客戶,供應商高層領導或關鍵人物是否重視本公司的要求,供應商內部溝通協(xié)作(如市場、生產(chǎn)、計劃、工程、質量等部門)是否能整體理解并滿足本公司的要求。
(4)共同改進。是否積極參與或主動提出本公司相關的質量、供應、成本等改進項目或活動。或推行新的管理做法等,是否積極組織參與本公司共同召開的供應商改進會議、配合本公司開展的質量體系審核等。
(5)售后服務。是否主動征詢顧客(本公司)的意見、主動訪問本公司、主動解決或預防問題。
(6)參與開發(fā)。是否參與、如何參與本公司的產(chǎn)品或業(yè)務開發(fā)過程。
(7)其他支持。是否積極接納本公司提出的有關參觀、訪問事宜,是否積極提供本公司要求的新產(chǎn)品報價與送樣,是否妥善保存與本公司相關的文件等不予泄露,是否保證不與影響到公司切身利益的相關公司或單位進行合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