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經濟師考試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輔導16
2014年高級經濟師考試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輔導16
行為科學理論
行為科學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行為科學是指包括類似運用自然科學的實驗和觀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會環境中人的行為的科學。已經公認的行為科學的學科有心理學、社會學、社會人類學等等。狹義的行為科學是指有關對工作環境中個人和群體的行為的一門綜合性學科。進入60年代,為了避免同廣義的行為科學相混淆,出現了組織行為學這一名稱,專指管理學中行為科學。目前組織行為學從它研究的對象和小涉及的范圍來看,可分成三個層次,即個體行為、團體行為和組織行為。
(1)個體行為理論 主要包括兩大方面的內容:
A.有關人的需要、動機和激勵方面的理論,可分為三類:
a.內容型激勵理論,包括需要層次論、雙因素理論、成就激勵理論等。
b.過程型激勵理論,包括期望理論、公平理論等。
c.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包括強化理論、歸因理論等。
B.有關企業中的人性理論。主要包括X——Y理論、不成熟——成熟理論。
(2)團體行為理論
正式團體和非正式團體,松散團體、合作團體和集體團體等。
主要是研究團體發展動向的各種的因素以及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關系。如:團體的目標、團體的結構、團體的規模、團體的規范心臟信息溝通和團體意見沖突理論等。
(3)組織行為理論
主要包括領導理論和組織變革、組織發展理論。領導理論又包括三大類,即領導性格理論、領導行為理論和領導權變理論等
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的特點
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是現代化大生產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把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知識導入管理領域,開創了管理領域的一個獨具特色的學派。特點如下:
提出了以人為中心來研究管理問題
肯定了人的社會性和復雜性
時間:2013-11-17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