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跨境監管博弈又有大動作
跨境監管博弈,就是中國經濟主權遭遇強硬的美國監管———用“北京遇上西雅圖”來類比這種博弈,可謂貼切。事實上,中美跨境會計審計監管問題十分棘手,涉及到中美雙方基本立場的沖突。
根據中國法律,未經監管部門許可,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審計底稿及審計資料,必須通過監管合作渠道才能提供,否則就是違法。中方始終認為,各國監管層應通過互助機制來協調監管,一個國家不應把監管權延伸到其他國家。
而SEC則認為,中國公司在美上市,就應該接受美國法律的監管。包括接受SEC的調查,向SEC提供審計文件,以及接受PCAOB的管轄和監督權。
對此,有法律專家認為,所謂的美國跨境監管,既是對別國審計監管的不信任,同時也是借此“出口”其審計標準,無視別國經濟主權,因而是不妥當的。
事實上,去年12月,SEC就曾控告五大所違反美國證券法規。而這些會計師事務所均表示,礙于中國的法律,無法按照SEC要求提交審計文件。
近期,SEC再向上述會計師事務所施壓,提議暫停這些會計師事務所分支機構的執業資格。這個舉動被視為美方想要獲取更多的跨境審計監管權。筆者認為,如果美方繼續咄咄逼人,注銷中國境內會計師事務所的PCAOB資格,勢必會造成兩敗俱傷。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以退為進”,決定向SEC提供會計工作底稿,這也是中國首次對外提供上市公司會計底稿,標志著中國在兩國會計審計跨境執法合作上邁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但這里需要明確的是,中方向美方提供審計底稿,決不能放棄主權,更不能讓美國監管權在中國肆意延伸,監管權尤其是行政執法權一定要始終掌握在中國監管機構的手里。
對于中國公司而言,通過中美跨境監管合作,能夠繼續進入美國資本市場;同時,也對自己的會計信息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會計師事務所而言,中美跨境監管合作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會計師事務所應利用這個機遇,大踏步“走出去”,在與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競爭中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加快自身品牌建設,實現國際化發展的目標。
現在,中國已向美方提供審計工作底稿了。筆者建議,美國監管機構也應立即拿出誠意,保護好中國在美上市公司的合法權益,對那些惡意做空的機構進行查處,并妥善處理訴訟的相關問題,以此來推動中美跨境監管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