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揭遼寧數據四大作假方式:企業稅先征后返
近日,遼寧省省長陳求發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2014年期間存在財政數據造假,消息一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就遼寧省財政數據造假問題,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遼寧省能夠公開對外確認財政數據造假,直面問題不遮丑、不護短,值得肯定。財政部將采取進一步措施,堅決防范和制止財政數據造假。
這位負責人透露,經調查,遼寧省有關市縣虛增財政收入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是通過虛構應稅事項和納稅依據,虛增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等地方稅收收入。如2012年,某縣將原縣委和縣政府機關用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筑物劃撥給縣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再由該公司對外轉讓,轉讓行為未實際發生,卻對此征收土地增值稅等5671萬元。
二是通過虛假拆遷或轉讓土地、使用財政資金繳納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等虛增非稅收入。如2012年,某縣重復轉讓4家糧庫土地,虛增國有資本經營收入6965萬元。
三是違反國家規定對企業稅收實施先征后返。如2011—2013年,某縣對33戶企業以先征后返的方式返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2224萬元。
四是有的市縣還通過違規編造、隨意調整財政月報的方式虛增財政收入。
“近年來,財政部高度重視地方財政收入質量問題,綜合施策防止地方財政數據造假。”這位負責人介紹,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明確規定收入預算從約束性轉向預期性,弱化對政府收入預算的考核。強調要依法組織財政收入,嚴禁采取虛收、空轉等方式違規增加收入。建立健全“自動補償”機制。以均衡性轉移支付為例,如果地方虛增財政收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標準收支缺口自動縮小,中央財政對其均衡性轉移支付規模也將相應減小。同時,把收入質量納入考核范圍并賦予較大權重,激勵地方做實財政收入,提高收入質量。
針對個別地方存在的財政數據造假行為,財政部下一步將密切關注包括遼寧省在內的地方財政收入運行情況,進一步加強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進一步完善財政管理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加大對考核結果的應用,強化考核的正向激勵作用,引導地方做實各級財政收入。加大問責力度,依法依規對弄虛作假的地區和人員進行問責。
這位負責人透露,經調查,遼寧省有關市縣虛增財政收入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是通過虛構應稅事項和納稅依據,虛增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等地方稅收收入。如2012年,某縣將原縣委和縣政府機關用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筑物劃撥給縣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再由該公司對外轉讓,轉讓行為未實際發生,卻對此征收土地增值稅等5671萬元。
二是通過虛假拆遷或轉讓土地、使用財政資金繳納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等虛增非稅收入。如2012年,某縣重復轉讓4家糧庫土地,虛增國有資本經營收入6965萬元。
三是違反國家規定對企業稅收實施先征后返。如2011—2013年,某縣對33戶企業以先征后返的方式返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2224萬元。
四是有的市縣還通過違規編造、隨意調整財政月報的方式虛增財政收入。
“近年來,財政部高度重視地方財政收入質量問題,綜合施策防止地方財政數據造假。”這位負責人介紹,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明確規定收入預算從約束性轉向預期性,弱化對政府收入預算的考核。強調要依法組織財政收入,嚴禁采取虛收、空轉等方式違規增加收入。建立健全“自動補償”機制。以均衡性轉移支付為例,如果地方虛增財政收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標準收支缺口自動縮小,中央財政對其均衡性轉移支付規模也將相應減小。同時,把收入質量納入考核范圍并賦予較大權重,激勵地方做實財政收入,提高收入質量。
針對個別地方存在的財政數據造假行為,財政部下一步將密切關注包括遼寧省在內的地方財政收入運行情況,進一步加強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進一步完善財政管理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加大對考核結果的應用,強化考核的正向激勵作用,引導地方做實各級財政收入。加大問責力度,依法依規對弄虛作假的地區和人員進行問責。
時間:2017-02-03 責任編輯:zgkspx2
網站地圖
專業知識水平考試:
考試內容以管理會計師(中級)教材:
《風險管理》、
《績效管理》、
《決策分析》、
《責任會計》為主,此外還包括:
管理會計職業道德、
《中國總會計師(CFO)能力框架》和
《中國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試:
包括簡答題、考試案例指導及問答和管理會計案例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