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貿企業出口貨物退增值稅的帳務處理
(1)一般貿易自營出口方式下
采購貨物時,借 商品采購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 銀行存款等
驗收入庫后,借 庫存商品
貸 商品采購
報關離境后,借 應收外匯帳款
貸 出口銷售收入
申報出口退稅時,借 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
貸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同時商品購進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記載的增值稅額與按退稅率計算的應退增值稅金之間的差額,作
借 出口銷售成本
貸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收到退稅款時,借 銀行存款
貸 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
發生退關、退貨作相反的會計處理。
定期結轉商品成本和其它往來帳款會計處理略。
(2)一般貿易委托出口方式下
發出委托銷售商品時,借 庫存商品――委托銷售商品
貸 庫存商品
收到代銷清單或出口單證時,借 應收帳款(代銷款)
貸 出口銷售收入
收到代銷貨款時(扣除手續費)借 銀行存款
銷售費用――代銷手續費
貸 應收帳款
申報出口退稅時,借 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
貸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同時,商品購進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記載的增值稅額與按退稅率計算的應退增值稅金之間的差額,作
借 出口銷售成本
貸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收到退稅款時,借 銀行存款
貸 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
發生退關、退貨作相反的會計處理。
定期結轉商品成本和其它收款往來會計處理略。
(3)外貿企業進料加工業務應退增值稅的帳務處理
①委托加工方式下
外貿企業免稅進口已備案的料件時,
借 商品材料采購(進料加工)
貸 銀行存款
驗收入庫后,借 庫存商品材料(進料加工)
貸 商品材料采購(進料加工)
委托加工發出商品材料時,
借 加工商品材料(進料加工)
貸 庫存商品材料(進料加工)
支付加工費并取得加工費增值稅專用發票時,
借 加工商品材料(進料加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 銀行存款
收回加工商品時,借 庫存商品
貸 加工商品材料(進料加工)
商品報關離境時,借 應收外匯帳款
貸 出口銷售收入
申報加工費退稅時,借 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
貸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同時,加工費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記載的增值稅額與按對應出口商品的退稅率計算的應退增值稅金之間的差額,作
借 出口銷售成本
貸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收到退稅款時,借 銀行存款
貸 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
發生退關、退貨作相反的會計處理。
定期結轉商品成本和其它帳款往來的會計處理略。
②作價加工免稅進口已備案料件并收回成本復出口方式下
在這種貿易方式下,外貿企業在主管海關和稅務機關備案進口料件后,還須向主管出口退稅機關填報“進料加工貿易申報表”,經批準后,向主管征稅的稅務機關辦理免稅進口料件作價加工時計算增值稅但不計征入庫的手續,對其計算的作價銷售料件但不入庫的增值稅額,應按退稅稅率計算并抵減其收回成品的應退增值稅額。
料件報關進口時,借 商品材料采購(進料加工)
貸 銀行存款
驗收入庫后,借 庫存商品材料(進料加工)
貸 商品材料采購(進料加工)
(若海關減征了增值稅,此筆分錄應增作:
借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 銀行存款
一般地,對外貿企業從事理料加工復出口業務,進口料件實行免稅保稅監管,成品復出口后,持有關出口單證向海關和稅務機關進行進口料件的核銷)
作價加工料件并開具料價增值稅專用發票時,
借 應收帳款等
貸 商品銷售收入――內銷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到主管征稅的稅務機關履行進口料件的“計征稅金但不入庫”手續時,對應抵頂的按退稅率計算的增值稅金和按征退稅率差計算的增值稅金,
借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貸 應收出口退稅
庫存商品材料(進料加工)
收回成品并驗收入庫時,借 庫存商品(進料加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 應收帳款等
成品報關離境后,作
借 應收外匯帳款
貸 商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
申報退稅時,借 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
貸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收到退稅款時, 借 銀行存款
貸 應收出口退稅
對成品收回時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記載的增值稅額與按退稅率計算的增值稅金之間的瘥 額,作
借 商品銷售成本――出口銷售成本
貸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發生退關、退貨時,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結轉出口商品成本和其它帳款往來帳處理略。
2、生產企業自營(委托)出口自產貨物應退(免)增值稅的帳務處理
(1)生產企業自營(委托)出口自產貨物在“免抵退”稅收管理辦法下退(免)稅的帳務處理
①一般貿易方式上
采用免抵退管理辦法的生產企業每個季度的第一個月或第二個月按免抵退公式計算的當月稅應納稅額為正數時,計繳增值稅;為負數時,結轉下月繼續抵扣。到第三個月,計算當月應納稅額若為正數,計繳增值稅;若為負數,根據整個季度的出口銷售比例是否超過50%來決定退稅還是結轉下季的第一個月繼續抵扣。因此,按月計算的應繳稅額為正數并繳納稅金時,
借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貸 銀行存款
季中第一個月、第二個月和第三個月就繳稅額為負數且整個季度出口比例不到50%,分別結轉到下月繼續抵扣。
第三個月應繳稅額為負數且整個季度出口比例超過50%時,企業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出口退稅:
借 應收出口退稅
貸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收到主管出口退稅稅務機關的退稅時,
借 銀行存款
貸 應收出口退稅
生產企業在按公式計算當期應納稅額時,對計算的不予免稅、抵扣或退稅的稅額作
借 出口銷售成本
貸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若發生退關、退貨時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②“進料加工”貿易方式下
生產企業開展“進料加工”業務,料件免稅進口并經海關和稅務機關備案后,向主管出口退稅稅務機關填報“生產企業進料加工貿易申請表”,對免稅進口料件虛擬計算進項稅額,但在計算免抵退時,對此料件按規定的退稅率計算稅額并予以扣減。對此過程中的發生的增值稅金,已由相關表格反映,可不作相應的會計核算。在此前提下,有關會計分錄:
進口材料時,借 材料采購
貸 應付帳款
驗收入庫后,借 原材料
貸 材料采購
產品復出口后,借 應收帳款等
貸 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收入
對計算的當月不予免稅、抵扣和退稅的稅額,作
借 產品銷售成本――出口銷售成本
貸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月末結轉產品銷售成本略。
申報退稅時,借 應收出口退稅
貸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收到退乘積款后,借 銀行存款
貸 應收出口退稅
(2)生產企業自營(委托)出口自產貨物在“先征后退”管理辦法下退(免)稅的帳務處理
①一般貿易方式下
生產企業進貨及生產成本核算略。
對出口銷售的產品,由于當月依據出口聞岸價按征稅率計算的增值稅與按奶稅率計算的增值稅金之差,轉入出口成本,因此,可綜合作
借 應收外匯帳款等
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
產品銷售成本――出口銷售成本
貸 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對內銷的產品,
借 應收帳款等
貸 產品銷售收入――內銷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對當月應納的增值稅,月末作:
借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 應交稅金――未交稅金
下月初按納稅期限交納增值稅時,作:
借 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貸 銀行存款
收到出口退稅時,借 銀行存款
貸 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
②進料加工方式下
進料加工業務的會計分錄:
在已備案的免稅料件進口時,借 材料采購――進料加工料件
貸 應付外匯帳款等
材料驗收入庫后,借 原材料――進料加工料件
貸 材料采購――進料加工
帳款往來及生產成本核算略。
生產企業填寫“生產企業進為加工貿易申請表”時,對免稅進口料件虛擬的按通稅率計算的可抵扣進項稅金,以及以后在退稅額中進行的稅金抵扣,這一過程都在有關表格中進行了反映,所以,這一過程及發生的增值稅稅金可不作核算。
成品出口后,由點到面成品的出口退稅率與征稅率不同而產生的增值稅差額應轉入到出口成本中,綜合作:
借 應收外匯帳款等
產品銷售成本――出口銷售成本
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
貸 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月末按“先征后退”公式計算的應繳的增值稅,作:
借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 應交稅金――未交稅金
帳款往來及結轉成本略。
下月初按增值稅納稅期限交納增值稅時,
借 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貸 銀行存款
以后收到退稅款時,
借 銀行存款
貸 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