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目前,國內會計師事務所日益成熟,與以“四大”為首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競爭引人矚目
就像雛鷹褪去了絨毛,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國內所)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已然迅速成長。其與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國際所)的差距日漸縮小,在國際所面前也非一無所長,而且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與國際所一起造就行業有序市場。
這是在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日前舉行的研討沙龍上,來自國內所、國際所的有關人士達成的共識。
差距漸小
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的成長有目共睹,與國際所的差距正漸漸縮小。
正如雷博國際會計高級合伙人、ACCA資深會員梁德信所說,“國內事務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已經日益成熟。這是因為國外會計師事務所進入中國加劇了國內所面臨的競爭,這種競爭推動國內所不斷提高自身水平。”
國內所業務質量改善良多。梁德信表示,“激烈的競爭、客戶的要求和監管的發展等因素,使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改善很多。”
中天恒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項目經理劉宇說,在中天恒的總目標中,第一位是保證審計質量。目前,事務所已經從重視報告質量發展到重視工作質量。在業務承接之前,事務所就會評估業務風險,不會承接風險較大的業務。正式承做業務前,事務所還會對項目團隊組織培訓。
北京京都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合伙人、ACCA會員吳壽元說,京都把最強的人才力量集中在了質量控制部門,包括惟一一位博士、一位高級經理以及業務經驗豐富的部門經理,他們專門負責業務標準研究、制訂、培訓等工作。同時,京都還在所內實行內部獨立復核制度,并將客戶按照風險高低進行分類。
匯泰鵬輝財務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譚甍(原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高級經理)告訴記者,一些規模較大的本土事務所都已設立或完善了專門的、獨立的質量監管和執業標準的相關部門,質量監管也不再單純是事后的復核,而是貫穿于從業務承接到報告出具的全過程。如利安達事務所,全面貫徹執行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質量監管部門從業務承接、客戶風險評估、現場執業質量到報告出具都需要經過質量監管部門的審核或跟蹤,尤其是對一些大型及特大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和金融企業,不再停留在事后審核。對國際業務報告的出具則是聘請國外的專家負責審核。
國內所非常重視人才培養。人才已經成為發展的瓶頸。譚甍認為,近年來,國內所的發展已經遇到了人才瓶頸問題。尤其是在“走出去”的發展戰略要求下,由于目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人才管理制度還不完善,加上人員流動性強且無序,導致國內所高素質人才匱乏的現象尤為突出。
梁德信表示,其實國際所也同樣面臨人才緊缺的問題。即便是今天,進入中國多年之后,擁有專業經驗、執業資格以及良好語言能力的高級人才對于國際所來說仍然是非常緊缺。
內部治理更加規范。大部分國內所的機構設置更加規范,如質量控制部門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譚甍說,質量控制、人才培養和內部治理是緊密相關的,內部治理會制約質量控制。目前,國內所的合伙人管理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有限責任管理體制和合伙制管理體制的理順還有待新的《注冊會計師法》的盡快修改和出臺。
各有所長
雖然國內所與國際所的差距依然存在,但已然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文化優勢是國內所的長處。吳壽元認為,“四大”等國際所來到中國,總會有水土不服的問題,這就是文化的差異。其實,國際所最難適應的是法律和文化。在中國的問題上,國內所有更多優勢,能夠做得更好。國內所現在的差距就是語言和國際準則方面的問題,但這絕對不是最難的。
但語言能力是國內所亟待解決的問題。梁德信說,語言是很大的問題。比如外國客戶來中國,語言不通,還怎么做業務?現在,國內所的英語水平偏低,對業務必然有影響。因為客戶很需要有比較可靠而又可以隨時溝通的事務所提供服務。溝通很重要。
吳壽元則認為,語言差距并非很難彌補。這個行業不應該再給強勢企業“超國民待遇”,而要扶持和建立國內品牌事務所,提高國內優秀事務所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國際所更注重企業形象和品牌的塑造。譚甍說,近年來國內所和國際所進行業務合作的機會越來越多,如大型國有企業的A+H上市審計業務等,在這些業務領域,國內所的實力越來越強。但在員工職業形象和品牌意識樹立等方面,國內所和國際所還存在較大差距。
行業規范 企業得實惠
談到國內所和國際所的競爭,國內所人士認為,激烈競爭可以規范行業,造就有序市場;而國際所人士則認為,目前的競爭還談不上激烈。
激烈的競爭會使國內所、國際所的質量和定價更為規范,造就行業有序市場。吳壽元認為,目前國內的市場競爭有些無序。比如英國市場上也有很多會計師事務所,但其競爭是相對有序的,大事務所做大客戶的業務,中等事務所做中等客戶的業務,小事務所可能會做公司注冊、代理記賬、代理納稅、申報等小型業務,業務種類很多。我國因為中小事務所多,提供的同質服務就比較多,競爭就激烈。但隨著競爭的發展,市場會分化,也會形成有序的市場格局。
梁德信相信,國內所和國際所的競爭無需激烈。他笑著說,“現在中國有五個‘四大’也沒問題,因為市場業務根本就做不完。比如很多國營、民營企業都很需要審計和財務咨詢等方面的服務。”
勿庸置疑的是,在事務所激烈的競爭下,企業將是最大受益者。梁德信說,國內所的審計費用比國際所低是必然的。但國內所的審計費降低,“四大”也會降低,F在只是過渡階段,可能過幾年時間,國內所的審計費用會越來越高,而“四大”的價格會越來越低,最終達到一個平衡點。而這自然會給企業帶來更優異、更實惠的服務。
(中國財經報 高鶴 2008-6-13)
(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