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稱《初級會計實務》重難點(8)
重點、難點講解及典型例題
一、成本核算概述
(一)成本核算的要求
1.做好各項基礎工作
2.正確劃分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
3.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
(二)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三)成本與費用的關系
【注意】
成本核算基本流程如下:

【例題1·判斷題】正確劃分本期完工產品與期末在產品成本的界限是成本核算的要求之一。( )
【答案】√
【解析】成本核算的要求: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正確劃分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正確劃分本期完工產品與期末在產品成本的界限屬于正確劃分各種費用支出界限的內容。
二、成本核算對象和成本項目
成本項目的設置應根據管理上的要求確定,對于工業企業而言,一般可以設置四個項目:
1.直接材料。企業在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實際消耗的、直接用于產品生產、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配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和運輸、裝卸、整理等費用。
2.燃料及動力。是指直接用于產品生產的外購和自制的燃料和動力。
3.直接人工。企業在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職工薪酬。
4.制造費用。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費用和其他生產費用。如車間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車間房屋建筑物和機器設備的折舊費、租賃費、修理費、機物料消耗、水電費、辦公費以及停工損失、信息系統維護費等。不能根據原始憑證或原始憑證匯總直接計入成本的費用,需要按一定標準分配計入成本核算對象。
三、要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2010年單選題、2009年計算分析題】
(一)成本核算的賬戶設置
設置“生產成本”和“制造費用”賬戶,在“生產成本”賬戶下設置“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等明細賬戶。
【例題2·多選題】下列各項中,應計入當期生產成本的有( )。
A.行政管理部門發生的固定資產修理費
B.生產產品耗用的材料成本
C.行政管理部門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
D.生產人員的薪酬
【答案】BD
【解析】行政管理部門發生的固定資產修理費和行政管理部門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均應記入“管理費用”,而不計入生產成本。
【例題3·多選題】下列各項中,應該記入“制造費用”的有( )。
A.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
B.廠部管理人員的工資
C.生產車間的辦公費
D.廠部的辦公費
【答案】AC
【解析】制造費用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成本,包括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車間房屋建筑物和機器設備的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
(二)材料、燃料、動力的歸集和分配
1.分配標準:可用產品重量或體積、耗用的原材料、生產工時或機器工時等作為分配標準
2.分配率(每單位分配標準應承擔的費用)=材料、燃料、動力消耗總額÷分配標準
3.分配額=某產品所耗標準×分配率
(三)職工薪酬的歸集和分配
1.分配標準:生產工時等作為分配標準
2.分配率=各種產品生產工資總額÷分配標準
3.分配額=某產品所耗標準×分配率
(四)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2008年計算分析題】
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是通過“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進行的。輔助生產費用一般有兩種歸集方式:一是先記入“制造費用”科目及所屬明細賬的借方進行歸集,然后再從其貸方直接轉入或分配轉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及所屬明細賬的借方;二是不通過“制造費用”科目核算,直接記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及其所屬明細賬的借方。
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按計劃成本分配法、順序分配法和代數分配法等。
【例題4·多選題】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主要包括( )。
A.代數分配法
B.按計劃成本分配法
C.交互分配法
D.順序分配法
【答案】ABCD
【解析】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按計劃成本分配法、順序分配法和代數分配法等。
(五)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應當通過“制造費用”科目進行核算。
企業應當根據制造費用的性質,合理選擇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分配制造費用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機器工時比例法、年度計劃分配率法等。分配方法一經確認,不得隨意變更。
【例題5·單選題】某企業的制造費用采用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進行分配。該企業當月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共發生制造費用37500元。當月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共耗用15000工時,其中,甲產品耗用12000工時,乙產品耗用3000工時。則甲產品應分配的制造費用為( )元。
A.30000
B.15000
C.12000
D.22500
【答案】A
【解析】制造費用分配率=37500÷15000=2.5;甲產品制造費用的分配額=12000×2.5=30000(元)。
(六)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的核算
1.廢品損失的核算
為單獨核算廢品損失,應增設“廢品損失”科目,在成本項目中增設“廢品損失”項目。
不單獨核算廢品損失的企業,相應費用等體現在“基本生產成本”、“原材料”等科目中。輔助生產一般不單獨核算廢品損失。
2.停工損失的核算
單獨核算停工損失的企業,應增設“停工損失”科目,在成本項目中增設“停工損失”項目。不單獨核算停工損失的企業中,不設立“停工損失”科目。直接反映在“制造費用”和“營業外支出”等科目中。輔助生產一般不單獨核算停工損失。
【例題6·多選題】以下不屬于廢品損失的有( )。
A.入庫后發現的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扣除回收的廢品殘料價值和應收賠款以后的損失
B.經質量檢驗部門鑒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價出售的不合格品
C.產品入庫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損壞變壤的產品
D.實行“三包”企業在產品出售后發現的廢品
【答案】BCD
四、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歸集和分配【★2010年多選題、2010年計算分析題】
(一)在產品數量的核算
(二)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費用的分配
月末如果既有完工產品又有在產品,產品成本明細賬中歸集的月初在產品生產成本與本月發生的成本之和,則應當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采用適當的分配方法,進行分配,以計算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成本。
常見的分配方法有: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
產品每月發生的成本,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其每月發生的成本之和即為每月完工產品成本。這種方法適用于各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的產品。
2.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算法
各月末在產品的成本固定不變。這種方法適用于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多,但各月變化不大的產品致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的產品。
3.在產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計價法
月末在產品只計算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不計算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這種方法適用于各月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多、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產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且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就全部投入的產品。
4.約當產量比例法
應將月末在產品數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為相當于完工產品的產量,即約當產量,然后按照完工產品產量與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的比例分配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未在產品成本。這種方法適用于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多.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且生產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產品。
5.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
月末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該種產品的全部成本(如果有月初在產品,包括月初在產品成本在內)減去按定額成本計算的月末在產品成本.余額作為完工產品成本;每月生產成本脫離定額的節約差異或超支差異全部計人當月完工產品成本。這種方法適用于各項消耗定額或成本定額比較準確、穩定.而且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化不是很大的產品。
6.定額比例法
產品的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按照兩者的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比例分配。這種方法適用于各項消耗定額或成本定額比較準確、穩定,但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動較大的產品。
【例題7·計算分析題】某企業A產品經過兩道工序加工完成。A產品耗用的原材料在開始生產時一次投入。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采用約當產量比例法。20×9年2月A產品有關的資料如下:
(1)本月完工產品1300件。月末在產品數量及完工程度為:第一道工序500件,本工序在產品完工程度相當于完工產成品的30%;第二道工序200件,本工序在產品完工程度相當于完工產成品的80%.見表一。
表一:各工序約當產量計算表有關資料:
工序 | 月末在產品數量(件) | 在產品完工程度 |
1 | 500 | 30% |
2 | 200 | 80% |
合計 | 700 |
(2)產品成本計算單有關資料,見表二。
表二:產品成本計算單有關資料:
成本項目 | 月初在產品成本(元) | 本月生產成本(元) | 生產成本合計(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