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稅務師稅務代理實務學習筆記:第二章
C.甲廠應先辦注銷稅務登記,再辦設立稅務登記;乙公司和丙商場分別辦理變更稅務登記
D.甲廠應先辦注銷稅務登記,再辦設立稅務登記;乙公司和丙商場不需要辦理任何稅務登記手續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這是考核稅務登記變更的內容,股東發生改變,涉及稅務登記內容變更。
(三)稅務登記的管理
1.稅務登記證使用范圍
納稅人辦理下列事項時,必須持稅務登記證件:(1)開立銀行賬戶;(2)申請減稅、免稅、退稅;(3)申請辦理延期申報、延期繳納稅款;(4)領購發票;(5)申請開具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6)辦理停業、歇業;(7)其他有關稅務事項。
2.稅務登記的審驗
(1)稅務機關對稅務登記證件實行定期驗證和換證制度。
(2)納稅人應當將稅務登記證件正本在其生產、經營場所或者辦公場所公開懸掛,接受稅務機關檢查。
(3)納稅人遺失稅務登記證件的,應當在15日內書面報告主管稅務機關,并登報聲明作廢。
(4)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到外縣(市)臨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應當持稅務登記證副本和所在地稅務機關填開的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向營業地稅務機關報驗登記,接受稅務管理。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外出經營,在同一地累計超過180天的,應當在營業地辦理稅務登記手續。二、賬簿、憑證管理(掌握)
(一)設置賬簿的范圍
類型 | 要求 |
1.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 | 應自其領取工商營業執照之日起15日內按規定設置賬簿,所稱賬簿是指總賬、明細賬、日記賬以及其他輔助性賬簿?傎~、日記賬應當采用訂本式 |
2.扣繳義務人 | 應當自扣繳義務發生之日起10日內,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稅種,分別設置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賬簿 |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會計制度健全,能夠通過計算機正確、完整計算其收入和所得或者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情況的,其計算機輸出的完整的書面會計記錄,可視同會計賬簿 | |
3.生產經營規模小又確無建賬能力的納稅人 | 可以聘請經批準從事會計代理記賬業務的專業機構或者經稅務機關認可的財會人員代為建賬和辦理賬務。聘請上述機構或者人員有實際困難的,經縣以上稅務機關批準,可以按照稅務機關的規定,建立收支憑證粘貼簿、進貨銷貨登記簿或稅控裝置 |
(二)對納稅人財務會計制度及其處理辦法的管理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應當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件之日起15日內,將其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軟件報送稅務機關備案。納稅人使用計算機記賬的,應當在使用前將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會計核算軟件、使用說明書及有關資料報送主管稅務機關備案。
例題:
1.(單選)下列關于賬簿設置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扣繳義務人應當自扣繳義務發生之日起15日內,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稅種,分別設置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賬簿
B.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應自其領取稅務登記證之日起15日內按照國務院財政、稅務部門的規定設置賬簿
C.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會計制度健全,能夠通過計算機正確、完整計算其收入和所得或者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情況的,其計算機儲存的會計記錄可視同會計賬簿,不必打印成書面資料
D.生產經營規模小又確無建賬能力的納稅人,若聘請專業機構或者人員有實際困難的,經縣以上稅務機關批準,可以按照規定建立收支憑證粘貼簿、進貨銷貨登記簿或者安裝稅控裝置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扣繳義務人應當自扣繳義務發生之日起10日內,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稅種,分別設置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賬簿;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應自其領取工商營業執照之日起15日內按規定設置賬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會計制度健全,能夠通過計算機正確、完整計算其收入和所得或者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情況的,其計算機輸出的完整的書面會計記錄,可視同會計賬簿。
2.(2002年單選)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應當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件之日起( )日內將財務、會計制度和會計核算軟件等有關資料報送稅務機關備案。
A.10 B.15
C.30 D.45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應當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件之日起15日內,將其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軟件報送稅務機關備案。
(三)賬簿、憑證的保管
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賬簿、會計憑證、報表、完稅憑證及其他有關資料應當保存10年。
【例題】(2002年單選)對各種賬簿、憑證、表格必須保存( )年以上,銷毀時須經主管稅務機關審驗和批準。
A.5 B.10
C.15 D.20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賬簿、會計憑證、報表、完稅憑證及其他有關資料應當保存10年。
三、納稅申報(熟悉)
(一)納稅申報的概念
了解納稅人應報送的納稅資料和扣繳義務人應該報送的資料。
(二)納稅申報的方式
1.自行申報(直接申報)
2.郵寄申報——經稅務機關批準
3.電文方式
數據電文方式是指稅務機關確定的電話語音、電子數據交換和網絡傳輸等電子方式。納稅人采用電子方式辦理納稅申報的,要按規定的期限和要求保存有關資料,并定期書面報送主管稅務機關。
4.代理申報
【例題】(2003年多選)納稅申報方式中,下列屬于數據電文方式的是()。
A.郵寄 B.網絡傳輸
C.電話語音 D.電子數據交換
『正確答案』BCD
『答案解析』數據電文方式包括電話語音、電子數據交換和網絡傳輸等電子方式。
(三)納稅申報的具體要求(相對重要)
1.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不論當期是否發生納稅義務,除經稅務機關批準外,均應按規定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
2.實行定期定額方式繳納稅款的納稅人,可以實行簡易申報、簡并征期等申報納稅方式。
3.納稅人享受減稅、免稅待遇的,在減稅、免稅期間應當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
4.延期申報: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確有困難,需要延期的,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向稅務機關提出書面延期申請,經稅務機關核準,在核準的期限內辦理。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可以延期辦理;但是,應當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稅務機關報告。
經核準延期申報的,應當在納稅期內按照上期實際繳納的稅額或者稅務機關核定的稅額預繳稅款,并在核準的延期內辦理稅款結算。
注意延期申報與延期納稅是不同的概念,辦理延期申報要預繳稅款,并在核準的延期內辦理稅款結算。
【例題】(2008年單選)下列納稅人,可以實行簡易申報方式的是( )。
A.當期未發生納稅義務的納稅人
B.當期開始享受免稅待遇的納稅人
C.實行定期定額方式繳納稅款的納稅人
D.不能按期繳稅且有特殊困難的納稅人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實行定期定額方式繳納稅款的納稅人,可以實行簡易申報、簡并征期等申報納稅方式。
1.依法成立:領取營業執照
2.從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15日內設置賬簿
3.從依法成立之日起30日內辦理設立稅務登記——領取稅務登記證
在辦理稅務登記的同時辦理一般納稅人的認定手續
領取稅務登記證后,辦理納稅申報前,辦理稅種的認定手續
4.從領取稅務登記證之日起15日內將財務會計制度及處理辦法報送稅務機關備案
5.辦理發票領購手續——《發票領購簿》
6.發生納稅義務或代扣代繳稅款義務后,辦理納稅申報——稅務機關審核,開具繳款書或完稅證——納稅人到銀行以劃賬方式繳納稅款
7.如果發生變更,從依法變更之日起30日內辦理變更稅務登記
若要終止:
8.繳銷發票,結清稅款
9.辦理注銷稅務登記
10.辦理注銷工商登記四、納稅評估(熟悉,從未考過)
(一)納稅評估的概念
納稅評估是指稅務機關運用數據信息對比分析的方法,對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納稅申報情況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斷,并采取進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為。
納稅評估工作主要由基層稅務機關的稅源管理部門及其稅收管理員負責,重點稅源和重大事項的納稅評估也可由上級稅務機關負責。
開展納稅評估工作原則上在納稅申報到期之后進行,評估的期限以納稅申報的稅款所屬當期為主,特殊情況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年度。
(二)納稅評估的工作內容
1.設立評估指標及預警值
2.篩選評估對象
3.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斷
4.對評估分析中發現的問題分別采取稅務約談、調查核實、處理處罰、提出管理建議、移交稽查部門查處等方法進行處理。
5.維護更新稅源管理信息,為稅收宏觀分析和行業稅負監控提供基礎信息等。
(三)納稅評估的指標
納稅評估指標分為通用分析指標和特定分析指標兩大類。通用分析指標包括收入類、成本類、費用類、利潤類和資產類評估分析指標等。
(四)納稅評估的對象
1.對象:主管稅務機關負責管理的所有納稅人及其應納所有稅種。
2.重點評估分析對象:綜合審核對比分析中發現有問題或疑點的納稅人
3.重點分析對象:重點稅源戶、特殊行業的重點企業、稅負異常變化、長時間零稅負和負稅負申報、納稅信用等級低下、日常管理和稅務檢查中發現較多問題的納稅人。
(五)納稅評估的方法
納稅評估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和管戶責任開展;對同一納稅人申報繳納的各個稅種的納稅評估要相互結合、統一進行,避免多頭重復評估。
(六)納稅評估結果的處理
對納稅評估中發現的問題,應區別情況作出相應的處理:
1.提請納稅人自行改正——對納稅評估中發現的計算和填寫錯誤、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問題,或存在的疑點問題經約談、舉證、調查核實等程序認定事實清楚,不具有偷稅等違法嫌疑,無需立案查處的。
2.約談納稅人——對納稅評估中發現的需要提請納稅人進行陳述說明、補充提供舉證資料等問題,應由主管稅務機關約談納稅人。注意稅務約談的對象主要是企業財務會計人員。納稅人可以委托具有執業資格的稅務代理人進行約談。
3.實地調查核實——對評估分析和稅務約談中發現的必須到生產經營現場了解情況,審核賬目憑證的,經所在稅源管理部門批準,由稅收管理員進行實地調查核實
4.移交稅務稽查部門處理——發現納稅人有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取出口退稅、抗稅或其他需要立案查處的稅收違法行為嫌疑的。
5.作出評估分析報告——納稅評估分析報告和納稅評估工作底稿是稅務機關內部資料,不發納稅人,不作為行政復議和訴訟依據。
(七)納稅評估工作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