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資格考試導游基礎知識:漢族民俗
民風民俗
雙江鎮居住的民族有10多種,其中漢族人口居多,其次是彝族、哈尼族、回族等少數民族。1998年區劃合并后,原錦屏張、高平鄉并入雙江鎮。2007年末全鎮總戶數17896戶(其中縣屬單位8826戶),農業戶6926戶,總人口47276人(縣屬單位18114人),其中:男23807人,女23469人,全鎮農業人口24330人,在農業人口中,男11739人,女12591人。鄉村農業人口24330人,其中勞動年齡內16786人,占86.56%。全鎮人口中漢族19935人,彝族21020人,哈尼族3383人,回族2567人,其他少數民族371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7.83%,人口密度147人ㄍ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長率5.38‰。
漢族民風民俗
一、族史
元代前后,有少數漢族遷入縣內。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派穎川候傅友德,平西候沐英率30萬大軍進入云南,大批漢族隨之進入縣內,雙江轄地較多。洪武二十二年至三十一年(1389~1398),沐英及子沐春兩次奏請遷南京,江西等地漢族 280萬進入云南,大批漢族進入縣內,且城里及郊區居多,這些漢族屯田墾殖,史稱“軍屯”、“民屯”、“商屯”。以舉業(執教),授藝、游宦(為官)遷居縣內的也有,還有貶商、流放、躲避災禍進入縣內的,但為數不多。
1998年雙江鎮漢族人口19822人,是全鎮總人口41521人的47.7%。至2007年末,全鎮人口中漢族19935人,是全鎮總人口的42.17%。漢族居住的房屋,農村住戶多為土木結構的瓦房。樣式多為三間四耳一天井的四合院。80年代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農村住房除蓋土木結構的瓦房外,有的農戶還建蓋一樓一底的磚混結構的小院落,機關、城鎮多為數一樓一底的磚混結構的成幢樓房,而且住宅的裝修和人均使用的面積也越高檔和越寬敞。
二、飲食
主食大米,兼食小麥、蠶豆及其它食品,城鄉漢族多為一日兩餐,少部份三餐。菜多以蔬菜和肉食為主,肉食多以豬肉為主,雞、鴨、牛、羊、魚類等兼食。漢族秋冬季節多腌制咸菜,主要有鹵豆腐、豆豉、辣椒、青菜、蘿卜等為主,肉類亦在冬季加工成臘肉、火腿、香腸,貯藏備用。
三、服飾
辛亥革命前女子多纏足穿耳,男子留辮。女子多穿滿襟衣和挽襠褲,男子多穿長衫和挽襠褲。辛亥革命后,女子多不纏足,男子已不在再留辮,男女服裝均變化不大,只是少數富貴人家的女人有著旗袍和裙子的。已婚女子梳髻,戴勒子,不再披頭散發。男子穿對襟衣裳,挽襠褲,少數有頭面的人物穿長衫或中山服。新中國建立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流行男性穿中山服,女性穿列寧服(機關單位居多),且大多灰或籃色。隨著人民生活的改善、社會的改革開放,漢族男女服飾都有較大改變,特別是近幾年來,西方服飾文化大量傳入中國,新潮時髦服裝五花八門,青年男女穿著得靚麗風流,中老年人的穿戴也不拘一格,色彩豐富多樣,敢與晚輩們一比高低。
四、婚俗
解放前,絕大多數男女的婚姻是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約的包辦婚姻,極少數接受新思想的知識青年男女主張婚姻自由、自主和自愿,反對包辦婚姻,自作主張成婚者有之。結婚年齡多在15~20歲之間,也有人結婚小到十二、三歲的。漢族男女的婚俗一般由男方父母托請媒人到女家提親,經媒人撮合,且男女雙方時辰、八字相符合,兩家商議妥當后,由男方買雜糖和豬肉各6斤,到女方家相親(即初次見面),雙方考查中意后,最后作出決定,訂出一吉日,由男方買齊所需物品,請媒人一齊去到女家,整一頓飯吃,即稱吃“定親飯”,這天還特需放一串鞭炮,以讓全村人都知道這門親事。待男方選定迎娶女方時日后,由男方母親和媒人去女方家“通訊”。婚禮頭天,男方家的親友挑著酒、肉、菜、糖等東西去“過禮”,禮物數量多帶6,取“祿”之諧音。男方及送禮人員當天返家。第二天討新媳婦,有雇轎子抬的,也有騎馬娶親的。婚后,男女一方早逝的,對方可以嫁娶,但多數有兒女的婦女,守節不嫁終生。男方也可招婿到女方家,俗稱“上門”。漢族可與各族通婚,但遵循一夫一妻制,少數有權勢的人家也有一夫多妻和“童養媳”等畸形婚姻。
新中國建立后,國家頒布了“婚姻法”,提倡自由戀愛,自由婚姻,舊的婚俗逐步被革除,絕大多數青年都能以自己的意愿選擇伴侶。但近幾年來,大操大辦婚事,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有不斷上升之勢,辦一場婚事請上百桌客人,花銷三、五萬元的并不少見,即是在經濟并不寬裕的農村,娶個媳婦也得開支萬元左右,不少人家借債娶媳婦,兒孫長到三、四歲還未還清欠債。新時代的婚禮儀式與省內漢族相同。
五、喪俗
漢族習慣實行土喪,俗稱“入土為安”。有人去世先為其凈身、剃頭、更衣、裝進棺材中,嘴里放進“含口錢”,升在上堂屋正中。死者家屬對近親必須立即“報喪”,并由他們親視入殮。入殮衣服穿三、五、七單數,用一塊紅布蓋臉,稱“蓋臉布”為人逝西歸,有吉祥之意。在發送死人前,親友或本家請道士設道場、搭靈堂、請和尚念經、請打擊樂隊(老洋鼓)、花鼓隊,形式不拘,但卻都是為超度亡靈,祝愿他(她)們在天國平安吉利,得到好處。親友吊唁稱“燒紙”,燒紙的人向死者行禮時,死者的兒子、媳婦必須跪在棺柩兩旁向吊唁人叩頭還禮。當晚子女須守靈,表示孝敬父母,最后一次和父母在一起。死者的子女、晚輩、近親人都戴白孝,表示哀吊思念之情。出檳時,棺蓋上放一只大紅公雞,還有一碗米飯,飯中間置一個雞蛋,俗稱“倒頭飯”。由吹鼓手奏哀樂、花鼓隊邊跳邊舞。一路燃放鞭炮,撒紙錢開道。抬死者稱“抬重”,一般70歲以上的老人抬前8后8,共16人,抬年青的死者一般前4后4共8人,或前4后6,共10人即可。死者抬出村后,須在第一個十字路口謝孝,送喪親友大多回家,謝孝的子女,爭先恐后跑回家,先到家者為最好。入葬后,用土、磚、石壘墳,第二天,死者子女和親屬們要到新墳上添土修整,俗稱“復土”。之后,多數人家皆為死者刻石立碑,每年逢清明節期間都到墳上祭掃,獻上水酒食品寄托哀思。
六、節慶禮儀
峨山縣雙江鎮漢族節日與省內其他地方漢族相同。主要的節日有春節、元霄節、二月八、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冬至節、財神會。
春節 又稱過年或除夕,從臘月的最后一天下午開始進入過年,這天叫做“大年三十晚上”,各家都貼上門神和對聯,飯菜做得比平時豐盛,飯菜做好后,先要鳴放鞭炮、獻飯、燒紙錢敬獻天地祖宗,向門外送過水飯后,一家人才在青松毛上團團坐席而食。當晚必須洗腳,意即不能讓臟東西帶入明年。這是辭舊歲,迎新歲的時刻,大人要向小孩發放壓歲錢,意即希望子女平安,快長快大成才成器。三十晚上不興到別家串門,當晚半夜一過,即進入新歲,爆竹聲響成一片,稱“迎新歲,接天地”。從此時起,井上有人挑水,先插上6柱點燃的青香,之后便“請水”回家。大年初一不殺生,鍋里不煉油,不朝門外倒水,也不興掃地,這樣才不會丟失財運。從年初二起,有請春客的習俗,一般是岳父母請女兒和女婿回家過年,這種活動延續到年初四、五。
課程推薦
- 導游資格考試輔導套餐A
- 導游資格考試輔導套餐C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套餐A | 班次特色 |
200元/單門 480元/三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套餐C![]() |
班次特色 |
240元/單門 580元/三門 |
購買![]() |
最新資訊
其他推薦
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基礎知識 (2011-02-28 16:35:37) |
導游資格考試卷真題精選 (2011-02-28 16:30:46) |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基礎知識》密押試卷 (2011-02-28 16:08:49) |
泰州市導游資格證考試報名 (2010-07-29 09:44:33) |
宿遷市導游資格證考試報名 (2010-07-29 09:34:57) |
鹽城市導游資格證考試報名 (2010-07-29 09:31:05) |
江蘇省導游資格證考試報名時間通知 (2010-07-25 10:08:47) |
南通市導游資格證考試報名時間 (2010-07-25 09:58:09) |
連云港市導游資格證考試報名時間 (2010-07-25 09:51:27) |
鎮江市導游資格證考試報名 (2010-07-25 09:46:16) |
網站地圖
專業知識水平考試:
考試內容以管理會計師(中級)教材:
《風險管理》、
《績效管理》、
《決策分析》、
《責任會計》為主,此外還包括:
管理會計職業道德、
《中國總會計師(CFO)能力框架》和
《中國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試:
包括簡答題、考試案例指導及問答和管理會計案例撰寫。
- 管理會計師PCMA 免費試聽
- 中級管理會計師 免費試聽
- 稅務管理師 免費試聽
- 智能財務師 免費試聽
- 國際注冊會計師 免費試聽
- 國際財務管理師 免費試聽
- 初級會計職稱考試 免費試聽
-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 免費試聽
- 注冊會計師考試 免費試聽
- 全國外貿會計考試 免費試聽
- 會計實務操作 免費試聽
- 管理會計師 免費試聽
-
初級會計職稱招生方案
·特色班
·精品班
·實驗班
初級會計職稱網上輔導 -
中級會計職稱招生方案
·普通班
·特色班
·精品班
中級會計職稱網上輔導
專業知識水平考試:
考試內容以管理會計師(中級)教材:
《風險管理》、
《績效管理》、
《決策分析》、
《責任會計》為主,此外還包括:
管理會計職業道德、
《中國總會計師(CFO)能力框架》和
《中國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試:
包括簡答題、考試案例指導及問答和管理會計案例撰寫。